街坊, 谈起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这个村子, 我们会想起什么? 我们早已适应了这里的风土, 看惯了街坊邻里之间的面容。 早晨,我们沿着惯常的路径外出; 傍晚,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原路返回。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一景一物我们熟悉到可以视而不见。 然而,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 她的历史、她的沿革、她的故事, 我们又了解多少? 身边的历史小e将推出栏目,为街坊推送关于嘉禾街自然村的系列报道,带领你重新认识你生活的地方。通过整理族谱、县志、笔记,综合长者们的讲述,试图重新还原斑驳的历史和传统。 我们也希望街坊们通过简略的文字, 能够重新回顾一起走过的路, 对脚下的乡土保持鲜活的记忆。 这一期,让我们来了解下科甲水 科甲水村航拍图(由白云区档案局提供) 科甲水村位于广州市北,距市中心10公里,相邻自然村东面新村、西面清湖、南面望南、北面长湴。 科甲水村始建于明朝神宗万历十四年(年),距今已有四百三十一年。科甲水村第一大姓为杨,唐朝时从浙江迁移至广东梅州,北宋初期由梅州迁移至福建将乐,南宋由将乐迁移韶关南雄,后迁从化。开基祖杨仕龙公似是在明神宗万历十年(年)由番禺徽猷坑(现距太和镇帽峰山正门前1公里)迁至蚌湖,在蚌湖住下不久又二迁至白沙湖村(现均禾街平沙村白沙湖),在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年)三迁至科甲水村(当时的村名叫“矮岭”,有甄姓、姚姓、樊姓三姓居住)。 科甲水的牌坊。 开基祖杨仕龙公将甄、姚、樊三姓的房产、物业、土地买下后,“矮岭”就变成只剩杨姓繁衍生息的独姓村。杨姓直系祖公在各个朝代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材,都能在朝上或地方上担当重要职位。杨仕龙公来村后,为不忘先祖的功德,继承先祖光荣传统,希望后代能勤奋读书,取得功名,故在村名中寄予“登科”心愿;又因村前有一条小河流入村内,源源不断的河水长年灌溉着庄稼,使五谷丰登,乃得名“科甲水”村。科甲水牌坊的对联“科名兆显,甲水源长”印证了科甲水杨姓后裔继承了先祖“四知辞金”、“清白传家”的家风。 杨姓各房兄弟情深杨氏居住人口有人左右,外出人口(含海内外)至少有人左右,故科甲水杨氏人口超过人(都是开基祖仕龙公的次子玉林、三子玉富两房后裔)。仕龙公还有长子存敬一房留徽猷坑繁衍,四子宗富迁花都石渚、牛山两村繁衍,人口也有人以上。开基祖仕龙公所生四子的后裔都保持每年祭祖,拜宗祠活动,代代来往密切,兄弟情谊深厚。村前大鱼塘基的荔枝是年由花都牛山村兄弟所种。 村里还余少量耕地。 科甲水村自建村至改革开放前,村民维生一直是以土地耕种为主,外出做生意发展为辅。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一千多亩全是良田,水稻蔬菜除自给自足外,大部分都供应给广州市区,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每年都超额完成市、区下达向广州市民供应蔬菜的任务,年年都受到表扬和奖励;科甲水种的萝卜,被广州市农委定为“名优”品种,远销香港和广州。华侨回国自用和送亲朋都喜欢带萝卜干。 学风宏盛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村就建有杨氏宗祠、玉林祖厅、玉富家塾、兆宏家塾、进郁家塾、应和书舍供本姓儿孙读书。这一系列学舍除供杨姓人就读外,也吸引周边村的很多书童来科甲水村读书,直至年,村还在杨氏宗祠设“长新小学”分校。由于重视教育,科学育人,从明清起,科甲水代代人才辈出,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清朝时奇郁房杨瑞龙在番禺郡当副职,其子、孙在广州杨巷和十八甫经营金银玉器行,民国初期参与成立广州电灯公司;民国时期杨耀宗是陈济堂副官,为民族解放(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解放后留在广州工作直至辞世。由于历史原因,族谱被毁,很多名人志士都无法记载下来,但科甲水的“杨氏宗祠”大门口两边都有落马高台(名人当官的回乡都骑马,然后在高台落马入祠堂参拜祖宗),证明了这里出了不少的人材。 杨氏族谱。 解放后,科甲水也培养了很多人材,其中突出的有:杨啟荣,年至年任广州市食品公司保卫科长,年至年任广州市邮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党委书记,年10月至年1月任广东省邮电局工会主席(副厅级);年当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年当选中国邮电工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当选中国工会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于年四月应邀参加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总理接见和亲切的谈话;年被评为广东省工业学大庆先进生产者(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杨耀添,年1月至年7月任新市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兼发展总公司总经理;年8月至年任新市镇党委副书记;年曾任白云区外经贸委副主任,后从商,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为家乡的发展献谋献策,并捐资六十多万元予科甲水“牌坊”重建和“杨氏宗祠”重建,深得宗亲的赞誉。 抗日战争时期,科甲水村蒙难,村民死伤,房屋被毁,有不少村民外出逃难。 背景资料:江高之役年10月21日(民国二十七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广州沦陷,科甲水村被轰炸扫射的惨状激发了杨姓族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青壮年都希望参军护国,报仇雪恨!正值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第二区统率委员伍观淇号召民众抗日,伍观淇的副官杨君智(少校参谋)回村看到家乡被日本飞机轰炸的惨状,有感于兄弟们都有参军的强烈要求,就挑选了22名青壮年参加了抗日自卫团(连其夫妻二人共24人)。再加上邻村20多人,科甲水抗日自卫团就有50多人。 日本侵略军为打通粤汉铁道继续北进动用了大批部队,企图以速战速决实现占领韶关。但在伍观淇、杨君智、邓国魂等人的号召下,数日就组织了六七千人各村自卫队(团),在禺北流溪河南岗口至花县李溪石角(石渚)一带约30公里的河堤上分段防守。从10月27日至11月7日一连12天击退了日本兵多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多人,缴获战利品一大批。这次战斗史称“江高之役”,科甲水自卫团自始至终参加了战斗。 当时科甲水自卫团配有轻机2挺、长短枪50多支、手榴弹多个。在杨君智少校参谋率领下,扼守流溪河与巴江河交汇处。雅岗地处巴江河畔,是日军从水路北进的必经之路。11月7日上午8时多,扼守地利要害的队员发现河对岸约有四、五百名日军向江村方向行进,巴江河下游有三十多艘敌人汽艇和橡皮艇向北驶来,每只艇配有轻机枪和10多个日本兵,共有三、四百人,敌人采用水陆并进在雅岗会合,杨君智与邓国魂分工;陆上战斗由杨君智指挥,水上战斗由邓国魂负责。当敌人的船只进入伏击圈,邓国魂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向敌人开火,不到1个小时击沉日军汽艇、橡皮艇7、8艘,击伤几艘,死伤三、四十人。水上战斗刚结束,科甲水自卫团在杨君智的指挥下立即向对岸的敌人猛力射击,敌人无处藏身,四散逃命,伤亡惨重。剩下的敌人退到高沙堆后面进行反抗,但科甲水自卫团的地势高,又有煤渣堆作掩护,地形十分有利,机枪、步枪一齐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死伤无数,落荒而逃。这场水陆同时进行的恶战足足打了两个多小时,以日本惨败而告终。敌人总伤亡人数超过人,而科甲水自卫团24人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后回到炭步总部,得到伍观淇的嘉奖,特别是两位女战士黄韵和杨伟英不怕牺牲,既当弹药兵又当护士,表现十分勇敢,杨门女将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在部队中四处传颂。 “江高之役”之后,自卫团还参加了赤泥、白泥之战和兴仁市之战,后随总部行动并主要负责保卫工作。 宗祠、武术醒狮科甲水杨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年10月21日(农历八月二十八日)被日军飞机炸毁前部分,村民逃难回村后立即将宗祠修筑供学堂使用,清白小学和长新小学分校培养了不少人材。年12月5日由杨灼秦牵头成立了重建宗祠筹建小组,捐资、集资了多万,历时一年重新建设,于年1月(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竣工落成庆典。庆典现场设多席喜宴和邀请30多头杨氏醒狮齐聚一堂,热闹非凡。宗祠重建后,每年过年及喜庆日都举行祭祖和醒狮、敬老活动。现宗祠成了老人活动及文化活动的中心。 武术醒狮是科甲水一大特色民俗活动。在广东洪挙武术、醒狮教练冯亦慧师傅的严教下,科甲水清白堂醒狮队几年来成绩显著,参加了多次省洪挙协会举办的武术和醒狮比赛,取得了武术团体赛一等奖,醒狮比赛二等奖及武术单项比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5人;并经常应邀参加各地的庆典表演活动受到好评。 这一期科甲水的历史 就为各位乡亲讲述到这里, 以后还会对其他村的历史进行记述。 敬请大家合肥白癜风医院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