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809/4445042.html 徐熙与精严寺 文|杨颖立 《弘治嘉兴府志》曰:“徐熙宅在府治北,熙一名恬,仕晋为尚书。因夜井发光,遂奏成帝,捨宒为寺,赐名灵光,即精严寺也。旧有祠祀熙。”这是说,精严寺在晋时是尚书徐熙的住宅。按志云,徐熙宅在府治北,这里即集街,那么徐熙宅当是在集街上?实不然,因比《弘治嘉兴府志》早二百多年的《至元嘉禾志》说:“精严寺:在郡治西北一百八十步。”这个说法与后存精严寺座落在集街北面一条与之平行的,叫精严寺街的位置上是一致的。可见古人修志也有不严谨之处。 徐熙,嘉兴人,东晋成帝(即司马衍,生于公元年,年卒。年即位,在位18年,22岁病死)时官至选部尚书。 选部尚书是一个怎样的官职呢?《晋书·?职官志》有一段有关“选部尚书”的文字或能释疑:“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及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中国历史上西汉朝廷始置尚书一职,当时又称常侍曹。到了东汉(公元25——年),光武帝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管选举祠祀。东汉末,灵帝将吏部曹改称选部,并任梁鹄为选部尚书,所以选部即吏部,但权限有所不同,不再问祠祀,专掌选举。据此而知,选部尚书相当于现今的组织部长。 既然官至选部尚书,当然是皇帝的近臣,是与皇帝说得上话的人。东晋成帝咸康六年(公元年),徐熙发现自家宅中之井也会发光,成帝当然马上知晓了,即被认为是吉祥之兆。此时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二百多年,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世人皆祟佛。徐熙自不能免。出于对佛的信仰,将家宅捐给寺庙,得到了成帝的赞赏,并以井发灵光为由,赐名“灵光寺”,这便是精严寺的前身,从此江南一大名寺诞生。 关于“精严寺”,《至元嘉禾志》有比较祥尽的考证:“晋成帝时徐尚书别业(尚书,按旧《灵光井实录》,名恬;今《土地记》,名熙)。因夜井发光,遂奏请捨宅为寺,赐名灵光。钱文穆王时立山门,掘地得一小龟,介甲分明,尾绕身一币,遂改为灵龟寺。天福四年升县为州时,敕本寺‘应瑞吴越,呈祥天下’,不许改额,复名灵光。宋祥符中赐今额。元有沙门洪敏《灵光寺碑记》,今石刻不存。寺之西北有五台山,內石经屋一十二间,刻《法华》、《维摩》等经。又有大藏殿、东西塔,厨、混堂,净土、水陆诸院,千佛、罗汉、大悲、天王诸堂。自建炎兵火后,石经独存,余者悉更新之。又有木纹观音殿,咸通年间立,至今飞禽不立。未鐫造前,其木在水济人,遇浄即浮,逢羶即沈。人知不凡,取为尊像,鐫制才比毕,面目手指,皆有纹彩,时人称为木纹观音。其殿在五台山西南,兵火后栘于寺之东庑。绍兴十一年,境內雨暘失时,邦人祷之。岁以有年,于是鸠工度材而重立之。凡遇水旱,则郡侯必先率同僚请祷焉,以为常。” 历史上的“精严寺”曾多次更名,起先叫“灵光寺”。吴越,钱文穆为王时(公元——年),在立山门时,掘得一小龟,介甲分明,尾长绕身,实为珍奇,遂更名“灵龟寺”。而天福四年(公元年),因嘉兴立州府,改回“灵光寺”原名。北宋祥符年间(年左右)始称精严寺。明洪武间(公元——年),一度定为“天台讲寺”,后来仍复为“精严禅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精严寺”规模宏大,它东起东道弄(现少年路)、西至育子弄(现禾兴路)、南朝精严寺街、北缘张家弄(现勤俭路)。正因如此,由它而成的南面小街就此被命名精严寺街。不但寺内园林庭阁、经塔堂院无一不有,就是山门前的精严寺街上也是古木参天,光是二人合抱的古银杏树就有十几棵之多。这些景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仍能见到。“精严寺”内古时曾有多件“镇寺之宝”:寺内山门红垣东邻的灵光井,乃东晋徐熙旧物,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此井尚存,井水依然清澈透明,如存至今应有近年的历史;唐朝咸通年间(公元年),得奇木,此木在水中,水净即浮,水混则沉,于是将其凿成观音像,因该像面目手指,皆有纹彩,时人称为“木纹观音”,并专门修建了“木纹观音殿”供奉在内,更奇的是,竟然鸟类不能飞临此殿;寺有唐咸通七年(公元年)造的《尊胜陀罗尼经》八行石幢和每面九行的石幢,见存至今;初建于明宣德年间(公元——年)的藏经阁,更是精严寺的骄傲,经世代累集,藏经万余卷,其中乾隆刻木的《大藏经》,甚为佛门至宝;后光绪二十年(公元年),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户部尚书翁同龢亲书御赐“龙藏”匾额,也为古寺倍添光彩。此外还有上刻《法华》、《维摩》的石经,由僧人洪敏题刻的《灵光寺碑记》等物。件件价值连城。 佛教自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为国人所接纳,发展迅猛,但在北魏太武帝(公元——年在位)、北周武帝(公元——年在位)、唐武宗(公元——年在位)以及后周世宗(公元——年在位)先后掀起大规模禁佛,被佛教界称之为“三武一宗之厄”或“三武一宗法难”。历史上的“精严寺”也幸免于难,其实咸丰十年(公元年)由于太平天国而起的兵燹,禾城毁半,“精严寺”也曾遭重创。后“精严寺”在同治(公元——年)乱平后又重建,规制如旧,精严寺重展寺首之貌。光绪二十年(公元年)由刘颂年撰文,钱发荣手书,主持古真监院,大沧同立石,副寺慧海督刻的《重建精严寺藏经阁记》就云:“旧乎唐之变,南朝四百八十寺悉毁于兵,此刹也罹于厄。岁甲子(公元年)寺僧济延和尚光复旧观,不假擅施,数十年锱寸经营之,用葺垣墙,建起栋宇,凡寺门禅堂,暨丈室僧寮之属,规模渐敞,轮焉奂焉。”正是由于历代嘉兴士坤高僧的努力,屡毁屡建,一直维持“精严寺”宏大的规模。就是在解放后,此寺仍然钟鼎齐鸣、梵音绕樑、香火鼎盛,一派梵宫净土、庄严肃穆的景象。然终究没有逃脱“文大革命”的摧残,寺內古物荡然无存,宏大的建筑也毁于一旦。 但“精严寺”毕竟还是幸运的。在嘉兴广大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年,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易地重建精严寺,“精严寺”于市区青龙港重建,占地18亩,重现了了与灵隐寺、天童寺齐名的“浙江三大古刹”之一的雄姿。重光了十年后,因为城市规划的变动而再迁新址。令人欣慰的是,于年在湘家荡奠基的精严寺新址,占地88亩,总投资约万元。湖光一色、绿树掩映,为解放以来嘉兴寺院建设规模之最。这应该是“精严寺”迄今为止最盛的时期,如徐熙地下有知也应欣慰了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zx.com/jhxfc/9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