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昨天写了篇《警惕!资本再次入局,收藏行业何去何从?》,“朋友圈”很给面子,笔者收获了颇多赞誉。 不过,很多读者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资本介入后,如何降低风险,避免割了韭菜? 自己挖的坑自己填……笔者考虑再三,决定从今天起做一个“最保值藏品系列”,介绍当前市场行情下,保值率高、风险性低的藏品门类,以作为大家的收藏参考。 不过,多宝笑谈严正声明,笔者既非商人,也非“专家”,所提供内容仅供参考,无任何投资倾向! “全民收藏”时代即将到来 昨天的文章中,很多读者留言表述了一个观点:“艺术品只会持续增值,不会下跌”。 不可否认,艺术品随着时代的推进,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会不断提升,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长期浸淫在收藏圈的“玩家”们应该很清楚,任何藏品在特定时期内,其经济价值都会产生波动,也就是价格波动,这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相对而言,当代和近代藏品波动幅度相比古代藏品要大得多。 比如国内外的书画、国内的瓷器等,在-年前后都经历了价格下跌,这与藏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无关,是客观的经济规律。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民众家庭财富严重缩水,客观造成了艺术品价格的下跌。 但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货币宽松政策,肆意超发货币,我国也被迫接招,增发了4万亿人民币,不过大多数投向了地产和基建工程。这块涉及了很多经济理论,笔者就不展开说了。 大家的钱袋子又鼓了起来,艺术品的收藏价格又迎来了暴涨。昨天的文章中,笔者也提到了年,那时候老百姓刚享受了中国全球化的经济红利,兜里有钱了,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投资,用钱生钱。那时股市大涨,邮币市场暴涨,全国陷入投资狂潮! 年,国家忍痛将国内“金融泡沫”被刺穿后(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留言,后续再讲),大家的钱袋子又瘪了,收藏市场再次陷入低迷,这两年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一直在走下坡路。 年,全世界范围的疫情大爆发,全球经济几乎瘫痪,中国作为抗击疫情最成功的国家,同样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现在钱不好赚了,这是大家的共识。 按道理说,经济如此低迷,收藏品市场应该继续走下坡路,毕竟大家都没有钱了,可是笔者确有不同的看法。 自年起,收藏品市场,尤其是国内收藏品市场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说说原因, 1、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国家被迫采取内循环战略,进行消费升级改革; 2、房住不炒,房地产泡沫“软着陆”,“金融蓄水池”功能减弱; 3、黄金等贵金属保值产品,“利差”跑不赢通胀; 4、收藏品具有良好的金融避险功能;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文化传承是西方国家不可比拟的宝贵财富,中国也拥有着目前世界上最大收藏品消费市场,随着人民收藏意识的提升,收藏行业将彻底迎来属于自己的“人口红利期”。 笔者再列举几项数据作为佐证: 收藏直播、免费鉴宝、线上交易,互联网+收藏领域在近两年飞速发展,收藏行业从业人员飞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展,收藏品的流通性极大增强,“全民收藏”时代即将到来! 保值藏品的核心属性 讲到这里,很多朋友又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了。 有些人会说,断代的藏品最保值; 有些人会说,独一无二的藏品最保值; 有些人会说,有出处的藏品最保值; 有些人会说,名家收藏过的藏品最保值; 说的都有道理,但又过于片面。 笔者认为,评价藏品是否保值,要具备以下几点核心属性: 1、藏品要具备稀缺性; 这里必须解释一下,稀缺性不等于独一无二,因为“无价”并不代表“天价”。稀缺的藏品会形成市场,独一无二的藏品只能“瞻仰”…… 因此,笔者指的稀缺性通俗一点讲就是,不具备“可再生性”。 举个例子,古代钱币就不具备“可再生性”。而邮票、纪念币等藏品就具备“可再生性”,所以昨天的文章中,笔者提到了,邮票的暴跌基本都是因为“天量发行”导致的。 2、藏品要具备浓厚的文化属性; 为啥当代的藏品价格波动比较大,原因就在与当代艺术品所蕴含的文化属性相对古代藏品的文化底蕴较低。 当代藏品未经过历史的洗礼,易受到市场的“过度包装”,以赋予其“超标”的文化属性。 再比如说瓷器,为啥官窑比民窑贵? 说到底还是文化属性的问题,笔者并不是将文化划分等级,只不过宫廷文化是时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民间文化诚然可贵,相比宫廷文化要逊色许多。另外,官窑的制作工艺、设计理念也要优胜许多,说到底还是文化属性的问题。 另外,名人签名、名人收藏这些也都算是“文化赋能”的范畴。 3、藏品要具备市场性; 啥叫市场性?说白了就是受到多数人都喜爱和追捧。 这就和汽车保值率的概念一样。市场保有量越大的,保值率越高。 您说您买个车,颜色上非要选择个绿色或者黄色,要了个性还要求保值率,这不是不讲理么…… 很多人有实力的初学者,喜欢经常出入拍卖会,对于一些稀缺性极强的藏品非常热衷。最终东西砸在自己手中,成为“接盘侠”,这就是“市场性”典型的案例。 这里要划重点了,保值率高不等于高价值。 举个例子,人民币收藏保值率就很高,比如豹子号百元钞,价格不贵,价格波动小,因为藏品本身就具备货币价值,而且您每收一张豹子号,逐渐形成一个系列,其价值会成几何倍数增长。 再画个划个重点,通常货币价值越高的藏品,保值率越高。 这里的货币价值,通常指金、银、铜等贵金属品。 综上所述,笔者对于有保值需求的收藏爱好者有以下建议: 1、合理配置自己的收藏投资,勿盲目追求所谓的高风险高回报(80%中低风险,20%较高风险); 2、建议入手市场流通性较强的保值类藏品,享受市场红利; 3、建议入手货币价值较高的藏品,风险性较低; 最保值系列藏品之“袁大头” 近期,笔者写“袁大头”相关的收藏文章比较多,个人也比较看好“袁大头”未来的收藏升值空间。 前文中,笔者已经梳理了关于藏品保值的三大核心要素,现在我们就拿“袁大头”来进行套用和对照。 1、货币价值 “袁大头”重七钱贰分约26.6克,主要铸造材料为贵金属银和铜,银含量约为89%(23克左右),具备极强的货币属性。即使剥离其文化和收藏价值,按照市面上白银的价格(首饰银价格在10-15元左右)单枚“袁大头”的贵金属价格至少应该在元上下。 2、市场性 关于“袁大头”的市场性,笔者觉得没有必要多谈。作为民国时期最主要的货币,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市场性之强仅次于当代人民币的收藏市场。 简单举几个例子, “袁大头”,共有四个年份版别,分别是民国三年、民国八年、民国九年、民国十年。 袁世凯是于年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期间干了点啥事大家都知道,笔者就不再解释了。 年称帝失败后,袁世凯病死,作为极具个人色彩的“袁大头”居然被保留了下来,老百姓只认这种大头银元。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党执政前期,沈阳造币厂还加铸了一批“袁大头”,可见其深厚的民众市场基础。 3、文化属性 “袁大头”作为中华民国第一套“国币”,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结束后的首套通用货币,其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极其深远。 “袁大头”采用了中西结合的铸造工艺,由意大利雕刻大师鲁乔奇设计完成,被誉为“银元之宝”。 袁大头正面为袁世凯左侧五分像,上铸“中华民国X年”或“中华民国X年造”中文繁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寓意“民主、共和、宪政及君主立宪“之思想希冀。 背面为嘉禾之图案,古称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 4、稀缺性 “袁大头”总发行量7.5亿枚,虽然当时发行量巨大,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的长期回收,加上时间因素,现存的“袁大头”已经大大减少。 而最关键的一点,便是笔者前文中提到的,“袁大头”属于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存世量正逐年减少,其稀缺性也大大增强。 综上所述,当前的“袁大头”是众多收藏品门类中,保值率非常高的藏品之一。 拓展阅读(袁大头收藏价格走势) 手稿 民国三年“袁大头”的收藏价格 手稿 民国八年“袁大头”的收藏价格 手稿 民国九年“袁大头”的收藏价格 手稿 民国十年“袁大头”的收藏价格 手稿 “袁大头”纪念币的版别与收藏 多宝笑谈,谈笑古今,点赞+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