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的拍摄取景忠于史实,越沙漠、雪山,过五烽、高昌,拜敦煌、那难陀……通过影片,剧组和观众都经历了一次取经之路。取经之旅多崎岖,那些古老的地名,有着怎样的故事,如今是否风采依旧,跟随嘉禾艺术,开始《大唐玄奘》地理之旅吧!玉门关外第一烽“经八十余里见第一烽,恐候者见乃隐伏沙沟。至夜方发,到烽西见水下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丝路上的烽燧根据李并成的《唐代瓜州(晋昌郡)治所及其有关城址的调查与考证》一文,唐代玉门关外西北五烽的第一烽,即今石板墩烽燧(位于瓜州县正北42公里处)。该烽以石板垒砌,中间夹以芦苇,今仍高9米,底边长8.4米,宽8米,甚雄伟。八百里流沙“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大唐西域记》《西游记》中,沙僧所在的流沙河正是源于这段记载。不过玄奘西行路上的八百里流沙,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莫贺延碛。莫贺延碛,又称八百里瀚海,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现称“哈顺戈壁”,唐时此处以西皆称“域西”,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西域”的起点。“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在这里,玄奘遭遇了西行途中最为险恶的考验,靠着信仰与毅力方才穿越此地。唐朝的月牙泉“鸣沙山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唐《元和郡县志》月牙泉在唐代继承了古名,仍称沙井,月牙泉的称呼直至清代才出现。唐代,月牙泉里有船舸,泉边有庙宇。据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月牙泉在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水草丰茂、鱼翔浅底的美丽模样。消逝的王国“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其境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再熟,宜蚕,多五果,多葡萄酒。”——《隋书·西域传》汉族在西域建立的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之哈喇和卓(Karakhoja)地方。高昌出土文物高昌之名始于西汉,元帝时,朝廷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传言“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高昌壁,又称高昌垒。东汉、魏晋沿袭其制。直至北凉时期,柔然攻高昌,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为高昌建国之始。而后世族征伐,朝代更迭,先后有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麴氏高昌四代政权,其中以麴氏享国最久,计年。何处是凌山“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大唐西域记》别迭里山木(穆)素尔岭关于凌山的地点,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说为今新疆乌什县的别迭里山,另一说则为温宿县西北部的木扎尔特冰山,也称木(穆)素尔岭。凌山的具体地点究竟何处,恐怕还要等待考古及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现。大雪山——“大头痛”“东南入大雪山,山谷高深,烽岩危险,风雪相继,盛夏合冻,积雪弥谷,蹊径难涉。”——《大唐西域记》大雪山,现兴都库什山,是亚洲中南部高大山地,大部分位于阿富汗境内。为中亚、西亚、南亚沙漠地区中的主要水源区之一,顶部常年积雪。兴都库什山,长约千米,宽约千米,平均海拔多米,最高峰则高达米,向来镇定沉着的玄奘将之称为“大头痛”,可想这段旅途有多难。古寺涅槃“庭序别开,中分八院。宝台星列,琼楼岳峙。观竦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牖,交日月于轩檐。加以渌水逶迤,青莲菡萏。羯尼花树晕焕其间,庵没罗林森竦其外。诸院僧室皆有四重重阁。虬栋虹梁,绿槛栌朱柱。雕楹镂槛,玉础文棍。甍接摇晖,榱连绳彩。印度伽蓝,数乃千万,壮丽崇高,此为其极。”——《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公元5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即那烂陀寺(“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7世纪时,它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极盛时僧众常达万余,兼弘大小乘及五明。然而这座千古名寺命途多舛,13世纪,伊斯兰教的穆罕穆德加久得王出兵印度,占领并一炬焚烧了那烂陀,幸存的僧人逃到了尼泊尔。从此以后,那烂陀成为废墟,印度佛教也开始式微。那烂陀寺玄奘纪念馆前的雕塑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在这里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核对,证明这就是那烂陀寺。年后,德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根据线索,参照中国古代典籍《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进行了30多年较大规模的发掘。年,在亚洲多国的合作下,那烂陀大学重建工程启动,并于年招生第一批学生。除佛教、宗教学等,还教授历史学、环境生态学、语言、文学、国际关系等众多学科,千年古寺,浴历史之烈火,而获新生。参考文献:1、李并成:《唐代瓜州(晋昌郡)治所及其有关城址的调查与考证》;2、李健超:《唐代凌山地理位置考辨》。 “为美丽中国雕文化之标识、塑艺术之丰碑!” ——嘉禾艺术 ↓↓↓↓↓长按指纹识别福州白癜风医院中国白癜风协会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