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   年正式建成,建成后,当时已逊位的宣统皇帝溥仪同徐世昌一起,专程来卫辉参加徐氏家祠的落成典礼仪式,并且亲自为徐氏祖先牌位“点主”。

  徐氏家祠共分四进院落,主体建筑面积平方米。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高大的照壁,照壁长12.7米,高7米,砖石结构,照壁顶部为“元宝脊,灰色筒板瓦覆盖,并饰有垂脊、垂兽,檐部用砖雕飞檐斗拱。照壁四边为竹节、莲花瓣(含意是称赞徐世昌高风亮节、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前后正中镶嵌着一幅由五棵谷穗组成的“嘉禾图”青石浮雕。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或“五谷丰登”之意。是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于年10月10日颁发给徐世昌的最高勋章图案。徐世昌深感自豪,因此把它作为家祠的标志,显示了徐氏家族的荣耀和荣光。

  照壁两侧为东华门和西华门,面阔进深各一间,两门对称,结构相同,均为砖木结构,硬山卷棚灰瓦顶。门楣正面饰木刻透雕“二龙戏珠”,门楣背面饰“孔雀戏牡丹”图案。整个构图考究,雕刻精细。

  依次有山门一座,明间为过厅,两次间为室。山门墙四周基石上,雕刻着各种象征富贵吉祥的青石浮雕,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正面图案:石榴象征多子多富,寿桃象征长命百岁,牡丹象征富贵。背面图案:二喜闹梅(喜鹊登梅),犀牛望月,鹿代表禄位、高官奉禄)

  穿过山门,进入第二进院落,中轴线上建石坊一座,四柱三间。额坊、石柱、抱鼓石上均雕有“嘉禾图案”。额坊题有“东海世家”四个字(东海为徐世昌的号)。明间石柱上书对联一幅:“亭育托燕畿佳气常浮白云观,宗支分卫水清波远溯绕湖桥。”对联是徐世昌的亲笔墨迹。其含义是:徐世昌的远祖是浙江宁波县绕湖桥村人,从他高祖母那一带分支到卫辉来,在卫水河畔居住,任总统时,曾一年一度还乡探亲、祭祖、扫墓,来看四婶母及堂弟徐世芳一家。他飞黄腾达受北京白云观吕祖爷保佑。另一说法是他的第十二世祖居北京,葬于白云观村,其族飞黄腾达是托祖上荫注。

  石坊东侧原竖一高旗杆(旗杆与碑亭毁坏文革之中,一师附小长期占用后建两座教室。年,由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年,该词主体建筑移交文物部门管理,现大暂作为展室)。

  西面建木结构攒尖顶碑亭一座(碑亭已毁)内竖《创建汲县徐氏家祠记》石碑一通,由徐世昌撰文并书丹。刻碑详细载了徐世昌家族史,以及筹建家祠的经过,它不仅是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同时也是研究徐氏家族兴衰史的实物佐证。

  然后看到的是二门上的牌匾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全国书协理事孙轶青题的“徐世家祠”。

  石坊北是二门,两边为掖门,均为木雕垂花门。二门和掖门中间墙壁上有三个“喜”字。三喜体现了徐世昌兄弟当年进京赶考时的三喜临门:一喜是徐世昌、徐世光兄弟俩同榜得中;二喜是袁世凯带人送来当时名士“路渔宾”手所书贺匾“双桂承欢”;三喜是母亲五十大寿。

  由此进入第三进院落,中间为4米宽的甬道,两侧各建厢房一座。三门毁于文革,现仅存基址。(原为歇山式亭子,两边为“万”字花墙,把两院隔开)。此院古槐、古柏纵横交错,绿荫蔽日,郁郁葱葱,环境优雅,显得格外庄重、肃穆。

  历史悠久的卫辉早在西汉高祖二年就设置了汲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展示卫辉历史文化,我们特设了几个展室。

  下面主要参观的是历史文化展室,共分三大部份。

  第一部份,名胜古迹。古城卫辉,历史悠久,数千年的历史文物遗存和深厚的文体积淀,使我们卫辉拥有了一大批的文物资源财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国保单位比干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庙”,是海内林氏后裔谒祖寻根之圣地。另有七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全国最大的的纯石结构无梁殿高层建筑望京楼;豫北最大、原有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小店河古村寨;历史上第一个麻风病院;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民国总统徐世昌家祠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如姜太公故里、吕祖阁、汲冢书出土地、战国魏长城、孔子击磬处等。

  在自然景观中有塔岗水库度假村、跑马岭休闲生态园、青龙溶洞风景区、国家级豫北黄河故道鸟类自然保护区等。

  第二部份,历代名人风采。卫辉历代名人云集,许多举足轻重的人物隐现其中,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卫辉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的奇迹。如比干、姜太公、杜诗、贺铸、徐世昌、李敏修、王筱汀、刘知侠等,历史名人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示着古城非同一般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底蕴。而当代的中央文史馆馆员秦岭云和卢光照、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等名人更为古城卫辉增添了新韵。

  第三部份,著名历史事件〈汲冢书〉、〈牧野大战〉

  西晋太康二年,有一位叫不准的盗墓贼,在卫辉市孙杏村镇娘娘庙村南,盗挖战国的魏安厘王墓冢时,原以为墓中一定有很多宝物,但掘开以后只见到一大堆竹简。消息很快传到京都洛阳,晋武帝司马炎随即下令将数十车竹简妥运京城,并组织了一个文化班底,对“竹简”开始了认真的翻译和整理,后称“汲冢书”。

  〈汲冢书〉中史料价值最大的应属十三卷的〈竹书纪年〉。它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通史性编年体著作。它记载了从五帝起到魏安厘王长达两千余年的华夏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汲冢书的出土,被国内誉为继承敦怕藏经、安阳殷墟甲骨文和山东孔子旧宅壁中的古文尚书之后我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一。

  牧野大战是我国历史的第一次以少胜多的大规模的战争,它发生在公元前年1月20日,牧野主战场就在我们卫市境内,由于殷纣王凶暴残忍,对诤谏之臣自己的叔父比干竞然剖腹挖心,激起了天下人的反抗,周武王仁德敬贤,任姜太公为军师,率兵四万五千人,分三路起兵讨伐纣王。纣王听到这个消息,匆匆忙忙率领七十万人马前来迎战。姜太公率领着“八方诸侯”们争先恐后一齐冲向殷军陈地,把殷军冲击的一片狼籍,殷军瓦解了,纣王无计可施,退回了朝歌城内。武王攻进朝歌,斩下纣王及二宠妾头颅。从此,诞生了再创华夏文明高峰的周王朝。

  牧野大战,虽然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但是它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毛泽东同志称这场战争为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

  穿过三门进入第四进院落。此院落是整个建筑的主要建筑。中轴线上建拜殿和正殿一座,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和次间隔扇门裙板上雕刻着展翅飞翔的“五福(蝠)捧寿“和穿板上雕刻有”福(蝠)寿双全“图案。整个构图别致,时代感强。拜殿的八根方石柱气势雄伟、拜殿的八根方石柱均用青石雕琢所有柱上均雕花卉图案,柱为宫形精雕细琢顶为歇山卷棚式,两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彩。拜殿前砌月台,周围有青石雕刻栏杆。杆丁图案由莲花底座,火炬和花瓶形图案组成,美观大方。

《徐世昌生平事迹展迹》

  享堂(大殿)内原来敬奉的是徐世昌列祖列宗牌位及画像。那么徐世昌为什么要把宗祠建在卫辉,既不是他晚年居住的天津,也不是他成就大业的北京呢?因为徐世昌出生在卫辉。致电徐世昌出生时,徐家已经在卫辉居住70多年了,对卫辉有着深厚的感情,祠堂建在卫辉大概是故土难离,有落叶归根之意吧!再一个原因就是卫辉是徐世昌高祖、曾祖、祖父、父母亲的安息之地。在卫辉唐岗祖茔里,徐世昌特为其母刘太夫人建造一尊“旌表节孝坊“。7岁丧父是母亲把他和其弟拉扯大的,他能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教育。

徐世昌本人介绍。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号东海。祖籍浙江宁波人,出身官宦世家。年出生在河南卫辉曹营街,因生于卫辉,幼时乳名叫卫生。早年结识袁世凯,年3月,徐世昌在淮宁做方案时,与闲居在孙州的袁世凯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就结成金兰之好。徐、袁陈州结义。年,由袁世凯资助入京应考中举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九年的翰林院职守和博深的文体素质,无疑奠定了他在清末民初的特殊地位。年袁世凯的主要谋士。年制定了《新建陆军操法详晰图说》和《新建陆军兵略录存》等对新建北洋陆军的章制、训练、操典、战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在近代军事思想理论和内容上独树一帜,做了开创性的示范,显示了徐世昌在小站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后又历任巡警尚书、东三省总督和传部尚书等职,特别是在年任邮传部尚书时,采用了“洋为中用,博采贯通,中外殊归,统一单行”的以法治邮电通讯的办法,使邮传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年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年10月由段祺瑞的“安福国会”选为第五任大总统,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被直系军阀赶下台,从此退居天津,年病逝天津公寓,终年84岁。徐世昌除了政绩生活外,主要精力倾注于看书、绘画、写字、赋诗,在清末民初艺坛上领尽风骚。他的许多书法作品都署名“水竹村人”、“石门山人”等。编有《水竹村人诗集》、《清儒学案》等。

  徐世昌一生笃信道教,特别崇信供奉吕洞宾(吕祖),似与他在应试时抽签有关。他每天清早起床前,必须先静坐练气功,午睡后,在吕祖像前叩一百个头,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以表示礼敬吕祖,同时也可以锻练腿脚。在任总统期间,他把家乡河南卫辉的吕庙道长温中明点为自己的总统“替身"",并将北京白云观所藏明版《道藏》影印四部套计余卷捐赠给卫辉吕庙。这些足见徐对吕祖道教的敬奉。

  徐世昌展览分12部分,详实记载了徐世昌的生平。

  潞王唐诗石刻艺术展室,潞王唐诗石刻,出自小潞王朱常淓之手。朱常淓,字中和,号敬一道人,亦称敬一主人,据《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载:明末藩王。隆庆帝之孙,潞王朱翊镠之子,万历四十六年(公元年)嗣王爵.清康熙《汲县志》载:子常淓,习文翰,好古玩。“他工书画、通释典(佛教经典),善音律、精心制琴。其著作有《古音正宗》和《述古书法篆》等,他广泛收集真、草、隶、篆等各种名家书法墨本,闲暇之时,日临数幅,吸取名家之长,自成一家。他书写唐诗三百余首,命人刻之于石,流传于世。这批草书石刻艺术,其内容均选于《全唐诗》,其形制为长方形。朱常淓的草书,书体遒媚劲健,放逸流畅而不狂怪,有的奔蛇走虺,骤雨旋风,气象万千,有的端庄秀美,借让得体,毫不板滞。每首诗上钤印章多枚,形制和书体各异。有方、长方、圆、椭圆、六角、葫芦形等。印文有朱文、白文、朱白相间等。印文体多为篆书,有九叠、悬针等、鸟日篆刻艺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徐氏家祠,整体建筑气势宏伟,设计精湛,砌筑工整。建筑布局严谨、庄重肃穆。所有木雕、砖雕、石雕均刻“嘉禾图案”,这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聪明才智,保持了清末官式建筑风格,是豫北难得一处近现代优秀建筑群。近些年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全国著名古建筑家单士元、罗哲文、谢辰生等,先后专程到卫辉来考察徐祠后,对这一处优秀建筑群赞不绝口,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徐氏家祠整体建筑保持了清末建筑的传统风格,是豫北地区难得的一处现代优秀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

比干庙

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北7公里处,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0余年,比干庙因墓而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年)迄今已多年。

比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进谏而遭剖心的忠臣,是历代为官的榜样,比干庙也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重视而多次修缮,现存的比干庙建筑群多为明孝宗皇帝所建。占地11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照壁、山门、二门、木坊、碑廊、拜殿、大殿、石坊、配殿、墓碑亭等,鳞次栉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比干庙前方有比干雕像、神道、牌坊等,庙内的“开心柏、板柏、平冠柏、龙凤柏”为世间罕见,被称为书法宝库的古建碑廊里的北魏孝文帝碑,唐太宗贞观碑及大殿前的乾隆御碑等也都是稀世珍品,还有“没心菜、天葬墓、孔子剑刻碑”为世间三绝,比干庙还有许多美好动人的传说。

比干子坚公被周武王赐姓为林,比干成为林姓的太始祖,又被民间尊称为文财神。

林氏家庙——比干庙,自年以来,每年连续举办比干诞辰纪念活动,先后有26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团体,数十万名林氏后裔和国内外游客到卫辉市寻根问祖,旅游观光。景区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新乡市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竭诚欢迎您光临比干庙景区。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北京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zx.com/jhxxw/61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