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春节印记|康嘉禾:回胶东,过大年

春节的大红大紫与铿锵锣鼓,一直交替重叠在我的面前。年初,我结束了在美国蒙大拿大学一年的“陪读”生活,陪着访学结束的妈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东,才感受到这浓郁的年味。但随着疫情的形势严峻,我们就又赶紧回家就地过年,这样算起来,我有两个春节没有正常度过了,所以我也愈发思念胶东老家的大年。

春节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展现的是民风民俗的精神风貌,渲染的是孩童稚子的轻飏快乐。在我的梦乡里面,老家胶东,有着专属的浓郁“年味”。

我老家高密每到过年的时候,最抢风头的首属胶东大“饽饽”([bo?bo],一种彩绘超级大馒头,胶东老人家也称面花或者剪花馒头),再就是扑灰年画和高密剪纸。在过年的时候,大“饽饽”是年夜饭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一般一家人吃半个“饽饽”就饱了,你看下面憨态可掬的猪年富贵大“饽饽”,岂止是一个简单的艺术品?想必你跟我一样也流口水了吧。但是,制作这种彩绘大馒头的工程却并不简单,制作彩绘大馒头和普通馒头是有很大差异的,制作彩绘大馒头必须选用上乘的面粉,用老面发酵,然后历经和面、发酵、揉面、造型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在我的家乡,制造出来的年馒头,不仅数量多,品种也非常的丰富。它们有元宝、金鱼、寿桃、枣馒头等各种造型,在美观的同时,也寄予其中美好的寓意和希冀。

高密扑灰年画也是过年的一大特色,高密扑灰年画亦称“民间写意画”,高密扑灰年画制作是通过作者的构思思路,通过柳枝制成的炭条进行勾勒,再将勾勒的稿子铺陈到白纸之上,然后进行第二道工序,手绘。扑灰年画简约大气,注重突出人物形象的背景,很少用背景甚至不用背景,但是却有极醒目的特点,像这样的高密扑灰年画,也成为过年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最喜欢的扑灰年画是那种素淡的仕女图,上面的胶东大嫚,俊着呢!我出国的时候带了一些给美国的同学,他们都非常喜欢这种薄如蝉翼、力透纸背、惟妙惟肖的年画。

当然最让我喜爱的还是高密剪纸,一张张生动形象的人物,鸟虫,走兽,虫草,甚至是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通过一张红纸,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就像是魔法似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便在眼前呈现。作为新时代女生的基本功,我的剪纸功夫可是一绝啊。我能剪出十二角的冰花,也能剪出胖乎乎的青虫。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便兴高采烈的张贴剪纸,大红的剪纸与干净的窗户交相辉映,不仅显得更加喜庆,还增添了一丝年味。很多民间艺人,剪刀咔嚓声中,祖国的大好河山、繁荣发展、新型乡村……无不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

回胶东过大年,是我两年来魂牵梦绕的梦想,可是在疫情防控的高压态势下,就地过年,既是一种防止传播的策略,又是一种对抗病毒的智慧。年年复年年,岁岁不相同,想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看到辛勤工作的阿姨,我遥望胶东老家,祝福新的一年里,世界早一天战胜病魔,构筑坚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天涯共此时,平安多喜乐!

:这篇学生作文,初稿写的比较散,把胶东过年风俗中的很多事情都写了出来,但是写的不具体,有些庞杂。经过认真修改,小作者将十几个民俗,压缩为胶东大饽饽、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三个,从三个层面紧扣年俗的主题,细致生动地描写了儿童视野中的年味。同时她还比较了在国外过年的心理感受,升华了在国内过年的祝福和体验,是一篇比较成熟的小学生作文。

(作者:康嘉禾,聊城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指导老师:杨玉娇)

编辑

李泽昆郭超

版式

刘悦袁龙滨

审核

康健孙微

本文为聊城大学汤加学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zx.com/jhxxx/91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