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党史历程ShuangLiu 嘉禾庄地处双流、仁寿、彭山三地交界处,年至年初,中共川西特委先后派党员到嘉禾庄一带以教书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并于年在嘉禾庄天齐公学建立起党小组。年初嘉禾庄党支部成立,以嘉禾庄为中心开展学运、农运工作,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活动。 1组建成立党支部培养革命骨干力量嘉禾庄当年是一个边远小乡场,前临府河,后有牧马山。如今黄龙溪镇政府旁边便是四川省旅游学校,此前是嘉禾小学,再之前即是天齐公学,当地村民说这里“一直都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 年,天齐公学建立党小组,学校成为党的一个重要联络点。嘉禾庄党支部成立后,天齐公学党员教师以及进步师生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许寒冰是嘉禾庄本地人,年在天齐公学高小毕业后继续就读于该校的简师班,在此期间受学校党员教师影响阅读了《新青年》《十月革命》《唯物辩证法》等进步书籍,不久后他认识了党员郭祝三。郭祝三经常给许寒冰讲解革命学说,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情况,两人交往密切,史料记载他们的关系“最后发展到‘亲如父子一般”,许寒冰的思想也由此发生了飞跃般的进步。 年4月的一天,郭祝三悄悄递给许寒冰一份申请入党的表格。叮嘱表一定要秘密地填,然后上交,并指着表上的姓名栏说,这里不要填真名,要用化名。许寒冰非常激动,他早就期盼着这一天了。经过党组织长期的培养教育,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嘉禾庄党组织为了安全,入党活动是在夜间进行的,选择在毗邻府河的野鬼坝,当年这里曾有一片茂密的树林,非常具有隐蔽性。在郭祝三等主持下,许寒冰和另外几名同志庄严宣誓。当时的入党誓词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2农民夜校儿童团宣传革命开展活动 嘉禾庄一带的众多革命活动一直活跃着郭祝三的身影,他是中共彭仁华特区委宣传委员。为了更好通过教学活动宣传党的土地革命主张,他在古佛洞黑木林傅家祠和黄龙溪邓家祠创办了两所农民夜校识字班。 当年府河一带有不少贫苦农民组成的“棒棒会”,农民夜校通过教唱《长年歌》《农夫歌》,讲解“打倒国民党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穷人翻身分土地”的道理,深深吸引了贫苦民众。郭祝三参与成立了“民众抗日宣传队”,经常组织天齐公学学生和群众在节假日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为日后嘉禾庄儿童团的创建打下了思想基础。 许寒冰入党不久就接到了郭祝三交派的任务——利用自己是当地人的身份广交本地校内外儿童,组建儿童团。许寒冰给孩子们讲红军故事和土地革命道理,不久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他按照地下工作原则个别接收一批儿童首先加入儿童团,再让他们去和其他儿童交朋友,用这样“滚雪球”的方法,嘉禾庄儿童团很快发展壮大了起来。 “天未亮就起了身,鸡已开叫不能眠,手拿锄头和扁担,面向黄土背朝天……”当时党组织分发了很多宣传品,其中有不少又好听又好记的曲艺唱词,郭祝三和许寒冰就拿来先教给儿童团的孩子,再由他们去广为宣传。 自此,嘉禾庄儿童团常常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在河滩或山路旁,一有船工和百姓路过,就齐声合唱,不少听众也停足静听,大为感慨、认同。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嘉禾庄几经变更,成为如今的嘉禾社区,隶属双流区黄龙溪镇管辖。 为留住“红色嘉禾”的文脉记忆,社区将老电影院改造成为“嘉禾记忆·红色茶馆”,通过红砖青瓦、格门桌椅等元素的空间重构,呈现嘉禾乃至双流的红色革命历史,实现了空间可共享、建筑可欣赏。 如今这里已成为集文化传承、教育培训、休憩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场景,既是本地居民活动、议事的场所,也是游客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的好去处;是利用老旧建筑物盘活集体资产的典型,也是“以文聚力、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社区治理新模式的实践成果。 未来,这里还将充分利用与黄龙溪古镇相邻的优势,发展民俗演艺、乡愁民宿、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家庭农场、农家乐、康养、住宿等新业态发展。 曾经,嘉禾的革命之火为双流解放播下了一粒种子;今天,嘉禾人正用新的方式向世界、向年轻人讲述历史、讲述红色文化。 记者:梁娟廖琴 编辑:刘婷吴均 审核:刘云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zx.com/jhxxx/99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