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3/9269977.html “正东影业”:李连杰、崔宝珠重塑动作片 年,“黄飞鸿”系列的大卖重新塑造了李连杰的功夫巨星形象,一举打破了80年代末《中华英雄》、《龙在天涯》等作品失利造成的事业瓶颈。然而,偌大的名气并未给予李连杰相应的事业成就感,无法自由掌控银幕形象令他开始反思,未来何去何从?年到年间,李连杰自立门户的念头日渐强烈,无奈“嘉禾”合约的束缚和罗大卫花言巧语的游说,脱身尚且不易,谈何创办公司? 在好友蔡子明帮助下,最终得以摆脱“嘉禾”的李连杰本已暂时忘了独立的念头,要联手对方共创一番事业,可惜蔡氏意外离世,计划再被打乱。但蔡子明的死,却也成为李连杰组建新公司的加速器,正东制作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其名来自李连杰曾用的“李正东”,李氏还请得金庸赐名“李阳中”,作为自己担纲监制时的化名。 在寻找合作伙伴时,李连杰首先想到曾在《黄飞鸿》中有过合作的崔宝珠。当时,担任制片的崔宝珠只用短短20天就令已耗费九个月筹拍的片子正式开机,行事之干练给李连杰留下深刻印象。加之,拍摄中受伤的李连杰有了大把的休息时间,不是思考创立公司,就是向崔宝珠“取经”,“正东”蓝图的大部分内容,从诞生之前就与崔宝珠有着脱不开的关联,她的加盟顺理成章。 事实上,“正东”成立之初最无压力的环节便是创作,因为在崔宝珠的掌舵下,她与元奎、李连杰组成了稳定有效的“铁三角”,由此辐射业内一流人才挎刀合作,影片质量有了最起码的保证;令公司身处困境的是资金、宣传及发行环节。虽然李连杰已经跻身于票房巨星行列,但是“正东”作为新公司,其号召力几乎为零,卖不出片花便拉不到投资,而且大部分金主都希望李连杰能签到自己公司旗下,以赚取更多的利益。 所幸,“正东”很快迎来了杨登魁和蔡永昌,前者的“新峰”一度参与了影片的投资,后者也以“嘉禾”身份获得三部影片的发行权,为“正东”解了燃眉之急,也为其发展打牢了根基。面对业内普遍存在的“黄师傅”无法超越的质疑,崔宝珠大胆地确定了创业作的方向,将故事触角伸向黄飞鸿的祖师爷辈的方世玉,并从喜剧动作的角度讲述功夫皇帝的“小子时代”。 《方世玉》在拥有了导演元奎和策划许鞍华之后,赶拍《东成西就》的刘镇伟也友情抽时间撰写剧本,而李连杰对“方世玉”这一传统武侠角色的全新演绎,再加上和赵文卓两人在戏中精彩的动作戏,使得影片大获全胜,最终收得万港元票房,其后下集《谁与争锋》也超过万港元,令“正东出品”一炮打响! 年至年,“正东”先后出品《太极张三丰》、《中南海保镖》及《精武英雄》三部影片,虽然始终不离维护和发扬李连杰大侠、英雄形象的创作宗旨,但胜在懂得稳中有变,并不断随着市场对类型、题材的反应做出调整,甚至有野心为动作片开创新的风潮。此外,经历古代到现代的转变,尽管《中》与《精》的票房口碑无法比肩《方世玉》,却不仅成功打破了李连杰的“古装人”桎梏,也为他日后进军好莱坞埋好了伏笔。 “正东”的巅峰期来得很快,年到年迅速博尽风光。除了过足演员瘾外,李连杰亦体会到了做监制乃至老板的成功滋味。但是,随着港片无法避免的整体疲软,加之盗版的日益泛滥,从香港到台湾、东南亚无一幸免,盗版的猖狂让辉煌不再的票房雪上加霜。崔宝珠建议李连杰暂缓“正东”发展脚步,而此时李连杰也正有意西征。 年后,李连杰应邀去好莱坞发展,临行前特意拜托崔宝珠将“正东”保持下去。在独自支撑的岁月里,崔宝珠先后在年及年拍摄了《碧血蓝天》及《夕阳天使》,直到年,李连杰“回归”“正东”,由于仁泰导演了他最后一部武术电影《霍元甲》。转眼又是六年,《白蛇传说》虽无“正东”挂名,但是崔宝珠和李连杰两位再次聚首,也算是“正东”嫡传,虽影片品质不复“正东出品”的精彩,但在李连杰渐渐疏远打戏的当今,也算是难得。 正东制片有限公司短短几年的辉煌见证了港片的黄金时代,它所形成的以监制为核心的创作模式,尤其是,在面对市场变化随机应变同时,依然保持创作的活力,不啻为观众的福音。未来,“正东”或许依然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zx.com/jhxyy/132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