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泥地里跑出的“生力军”

—嘉禾县体育教育工作观察

记者:吴秀娟张晓雅唐炜逸余欣泽

通讯员:黄建锋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青年毛泽东发出的声音,呼吁造就身体强健、精神刚毅之国民。

“要将灵敏的脑力,寓寄于健全体魄之中。而后才能担当艰巨,才能谈到救国。”这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谆谆叮嘱。

  “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的校长。”这是教育家张伯苓的理念,强我华夏,体育为先。

  ……

  跨越百余年尘封的历史,将目光聚焦于当下。嘉禾县以增强国民体质为念,县域整体推进中小学体育教育,培育拥有强健体魄的时代新人。请同记者一道,解码体育教育的“嘉禾样本”,看泥土地里如何跑出一支“生力军”。

转观念,让“健康第一”入脑入心

  请看这样一张“成绩单”——

  自年以来,嘉禾县参加郴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2次夺得团体总分第一、8次团体总分名列第二、2次团体总分位居第三。12年寒来暑往,嘉禾县代表队始终跻身县市区前列,成为兄弟县市区赞誉不绝的“嘉禾战队”。

  其间,从嘉禾县走出国家一级运动员10人、国家二级运动员余人;每年高考体育特长生专业成绩达二本线以上者超60%;涌现出世界冠军两人;先后有10余名高水平运动员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

  放飞学生的体育梦想,已成为嘉禾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

  “我们是从泥地里跑出来的‘生力军’。”嘉禾县教育局局长李志雄说。

  其实,早在年7月,嘉禾县委、县政府就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举全县之力,创建体育之城。从大众体育的普及到竞技体育的繁荣,继而向中小学体育教育延伸,“体育因子”早已融入每一个嘉禾人的血肉之中。

  走中小学体育教育深度推进之路,不仅是党政领导决策使然,还与县域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嘉禾是全国闻名的铸造之乡,素有“江南铸都”的美誉。当地人曾经多以铸造器具为生,拼的是抡锤打铁的力气,民间有崇尚体育运动之风。县域推进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

  “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体育在基层教育实践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先人一步做的,就是从转变观念着手,对体育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筹。”李志雄说。

  在嘉禾,一系列重磅举措铺展开来——建立定期议事制,由县教育局、县文旅广体局、嘉禾一中及其他城区学校联合成立体育工作小组,每年召开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切实解决体育教育推进过程中的“疑难杂症”;采取“合纵连横”工作方针,打通人才输送渠道,给具备特殊天赋的学生以适合的教育,对体艺特长生在入学、转学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选拔入围的学生可借读或直接就读城区优质学校……

  有了思想观念的“提质升级”,体育硬件设施也随之更新换代。

  嘉禾县教育局副局长王伍英清楚地记得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乡村小学任教时的那段光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就连当时条件最好的小学也仅有两个简易篮球架——用木板搭成架子,再挂上一个用细铁丝拧成的铁箍。开运动会没田径场怎么办?就在校门口的泥泞马路上撒白石灰,一个简易的田径跑道就这样‘做’好了。我们的运动员曾经就是在这样的泥跑道上挥洒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在各项体育比赛中一举夺魁。”

  眼下,这些简陋得让人有些难为情的“土办法”早已在校园里没了“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高配版”体育运动场地。

  站在嘉禾五中修整一新的操场上环顾四周,米标准化硅胶跑道上,运动员身着训练服肆意奔跑;绿茵场上,足球小将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训练……

  此前,嘉禾县大部分学校使用煤渣跑道,运动员容易在训练时受伤。煤渣跑道还有一个特点——灰尘多。大冬天里,风一刮,黑色的煤灰漫天飞舞,感觉天都黑了。年4月,五中操场旧貌换新颜,不再是大风一刮便“黑白颠倒”的模样。

  嘉禾五中操场的变化,只是全县体育场馆提质改造的一个缩影。

  “加快设施升级改造,稳步推进体育赛事,建立优质训练基地,保障竞技健康发展。”在李志雄的理解中,完善体育教育硬件建设,打造标准化体育运动场馆势在必行。

  场馆建设离不开“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钱从哪来?

  以金属铸造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加之工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等事关县域发展的项目“嗷嗷待哺”……在县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能分配给教育的本就不多,用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

  如何用“小杠杆”撬动“大体育”?嘉禾教育人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他们抓机遇、想办法、找出路,将体育场馆建设所遇到的瓶颈问题逐级上报给县委、县政府,请求政府的财力支持。县委书记郭薪当即表态,要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到行动中,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嘉禾五中校长李勋华告诉记者,在学校体育设施提质改造期间,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万冬来到现场调研。当发现田径场两端的缓冲层未按规定铺设硅胶、安全护栏网破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时,张万冬找来相关负责人询问情况。在了解到资金预算不够时,他紧急召开现场办公会,临时决定追加预算投入。“要做就要做好,一定要给学生一个高标准的运动场地。”张万冬说。

  -年,嘉禾县先后投入万元,为全县40所公办学校新建或改建田径场、配备常规体育器材、新建或改建部分学校足球场;年以来投入1.2亿元,新建嘉禾一中体艺馆、嘉禾职中田径场、文家学校田径场和篮球馆,改建嘉禾一中田径场、嘉禾五中田径场、嘉禾五中风雨棚篮球场、城关中学田径场等体育场馆项目;年投入万元添置体育比赛器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塑胶跑道全覆盖,部分学校还铺上了硅胶跑道。

图变革,以制度守护阳光体育

  如何在县域范围内深入推进体育教育,让其蓬勃发展,为学生铸造强健体魄?嘉禾教育人开启了自己的探索与行动。

  足球操、武术操、集体舞、健美操、啦啦操、竹竿舞、兔子舞……操场上,孩子们随着音乐的律动舒展身姿,尽情展现阳光体育的魅力。在嘉禾,“体育因子”不局限在课堂,也不拘泥于传统的广播体操,而是充分延展课外时间,倡导因地制宜开展“一校一品一特色”体育活动。

  年5月13日-15日,嘉禾县4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品牌或特色项目展示活动,由县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委到各校巡视并进行评比。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区域整体推进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只要不下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师生都要参加大课间活动,这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龙潭中心学校校长彭华军介绍道,在大课间活动之外,日常有晨练、下午有课外锻炼、体育特长生有课余训练,保证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这不仅关乎学生的体质健康,还和我的‘官帽子’息息相关。”

  当前,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期忽视甚至轻视体育教育,体育课程有意无意被挤占,个别学校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搞“阴阳课表”,以致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沦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事。这是制约体育教育深度推进的“顽疾”。

  “五育并举”理念如何真正深入人心,让学校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自觉纳入议事日程?嘉禾教育人从构建刚性评价机制着手,在建章立制上做文章。

  自全面启动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以来,嘉禾县将该活动的开展情况列入对各中小学校综合目标的年度考核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县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评比,对阳光体育开展得好的学校通报表彰并在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凡不开展此项活动或不参加活动评比的学校,一律不得列入优秀学校的评选范围。

  “辛辛苦苦一整年,谁不想为学校挣点面子,体育活动的开展绝不能‘拖后腿’!”彭华军坦言,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评价机制的建构如同一根若隐若现的指挥棒,在潜移默化间向治校一方者“发号施令”,大家伙铆足了一股劲力争上游,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校园里也因此有了更多欢声笑语。

  中小学体育运动的深度推进,离不开“精兵强将”的共同努力。

  嘉禾县教育局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雷纯生主任对全县体育教师的构成情况了然于胸——专职体育教师名,其中高级职称者5名,一级职称者40余名,省市级骨干教师10名,专业教练25名。他们当中,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练;两名教师捧回了郴州市教育突出贡献奖的奖杯。

  针对当前体育教师的配备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别,嘉禾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成为播撒运动精神的火种,以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嘉禾一中体育教师廖军辉便是其中一员。年,他赴嘉禾矿学校支教,为这里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作为一所偏居农村的厂矿学校,嘉禾矿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体育课大多由执教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文化课教师兼任,学校副校长王三义也自告奋勇分担日常体育教学的重任。如此一来,才算勉强凑够开足开齐体育课所需的教师人数,但质的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体育教学远不是教孩子玩耍那么简单,它也有自身的专业规范。”廖军辉说,“就拿起跑来说,有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之分,不同的起跑方式又有各自不同的动作要领,并不仅仅是跑起来而已。”

  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廖军辉在嘉禾矿学校上起了观摩课,从最基本的动作规范教起,讲要领、做示范、训体能,在一旁观课的老师可谓一饱眼福。课堂教学之余,廖军辉不忘为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训练支招,为体育器材设备的管理规范建言献策。支教的一年时光,是体育教学理念的传与授,更是体育精神的播种与点燃。

  在县域整体推进体育教育的同时,各中小学校也积极探索体育特色发展之路,发掘属于自己的“运动密码”。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传承发扬,博雅学校要扛好这面旗。”王伍英对博雅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寄予厚望。

  这所由传统文武学校改建而成的民办学校,自年以来大力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修习武术操、组建武术队、开展武术段位制学习,让学生在刀枪棍棒之间习得武术精神,传承华夏文明。原来,博雅学校董事长黄杰自幼习武,深知武术之于学生强身健体的意义,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是意志品质的铸造与锤炼。

  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体育特色发展的行列中来。珠泉完全小学成功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嘉禾五中成为郴州市中长跑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举重人才重点学校,嘉禾一中女子排球队和女子足球队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正从理想照进现实,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创造更多可能。

育新风,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如何检验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成果?与语文、数学等文化科目相比,体育无法简单地以分数高低来衡量,但嘉禾教育人有一套自己的“度量衡”。

  “成就了一批金牌教练、打造了一批金牌项目、培养了一批金牌学子。”用王伍英的话来说,这是嘉禾县近年来整体推进体育教育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这些“看得见的成绩”并不等同于教育的初衷。教育更像是“看不见的手”,在这一过程中塑造着每一个人。

  镜头转向嘉禾一中田径场。

  傍晚六点,这里是田径队的大本营。米跑道上,一个不断起跑、冲刺的身影惹人注目。“身高1.78米,瞬间爆发力强,适合短跑。”嘉禾一中教练王飞满脸骄傲地说起队员李柯源。虽然目前还在读高二,但李柯源早已锁定心仪的大学。一年前,他的状态完全不是这样。

  “第三名可以了,要求不要那么高!”刚进高一时,李柯源每次赛前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许是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又很少参加省外比赛,他的竞争意识并不强。在一次比赛中,李柯源连续两场输给对手,这让他感到很是挫败。

  “竞技体育不去拼搏还玩什么?”王飞的话像一记重锤,敲打着他的心。再次训练时,他的态度发生了度的转弯:训练不缺席,体能测试不推诿,甚至主动给自己“加码”。开赛前,平日里那个嘻嘻哈哈的李柯源不见了,摇身一变成为认真备赛的少年。

  其实,李柯源此前无所谓的态度源于自信心的缺失,“总觉得自己拿不到金牌。”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每次在接近终点时,他会因为濒临极限而放任自己减慢速度。“人什么时候最累?达到极限还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突破极限不仅要靠身体素质,更需要思想意志的重塑。”王飞说。

  年9月,在全省第三届学生运动会上,李柯源在米决赛中跑出48秒76的成绩。虽然最终以0.04秒的差距输给了对手,但让王飞感到欣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个直到比赛最后一刻还在拼命“死咬对手”的竞技者。

  在嘉禾,体育竞技场是赛场,更是人生的大课堂。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在这里习得的,是拼搏进取的意志,是永不服输的勇气,是坦然面对得失的气魄……体育精神正以这样的方式传承下来,成为嘉禾学子相伴一生的财富。

  被体育所改变的,不仅是学生,还有一批“金牌教练”,他们在这片天地里收获职业的幸福与荣光。

  嘉禾五中中长跑专职教练刘锴,是大家眼中的“金牌教练”,但很多时候,他更像一位“共享家长”。

  由于田径训练全年不间断,仅春节两天休训,刘锴家的消毒碗柜里常备着学生的碗筷,训练后留学生吃饭是常有的事。他总是叮嘱妻子买来各种食材,变着花样给他们补充营养。

  让刘锴把“家长”身份发挥到极致的,是他陪伴学生陈会娟的那段日子。

  “这就是陈会娟。”刘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有些褪色的照片,指着照片中一名女生说道。“她心肺功能不错,别看个子不高,长距离跑完全没问题。”带训陈会娟时,刘锴还在镇上的坦坪中学任教,陈会娟在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坦坪小学读书。年,刘锴调入嘉禾五中。还在读小学的陈会娟没法跟着他一起来县城。眼看一个好苗子就要埋没,刘锴心急如焚。

  “先要做好她父母的思想工作。”为了消除家长的顾虑,刘锴用行动劝说他们。当时嘉禾采取“合纵连横”的工作方针,对体艺特长生在入学、转学等方面可适当放宽条件。经过多次沟通,陈会娟最终在县里一所小学借读。

  学校安排妥当了,吃住又成了问题。父母忙于生计,刘锴就让陈会娟在自家吃饭,并为她联系学生寝室。

  “刘老师像爸爸一样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在陈会娟的记忆中,不管训练到多晚,刘锴一家总会等她回来才开饭;比赛前夕,餐桌上总是佳肴不断,那是专门给她补充营养的,这里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年,陈会娟进入嘉禾五中读初中。安定的训练环境,让陈会娟的专业水平突飞猛进。年,在湖南省第十一届全运会中,陈会娟一举包揽女子米、1米、米三项冠军。其中米项目更是以2分07秒51的成绩,打破湖南省尘封20多年的纪录。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她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郴州市直学校、长沙名校乃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都向她伸来“橄榄枝”,然而陈会娟却执意要留在嘉禾。在她看来,再好的教育资源,也比不上老师对学生的用心付出。

  年,陈会娟通过高水平运动员单招考试,被北京大学录取。获知喜讯的那一刻,刘锴第一个红了眼眶。

  这些年来,集训队里走出了罗梅君、李岁鸿、李苗艳、黄茹等一批体育特长生。刘锴也因带队成绩出色,捧回了郴州市教育突出贡献奖的奖杯。这座奖杯静静地“躺”在办公室一隅,连同墙上挂着的一块块奖牌,见证着体育教师的光荣与梦想。

  “学生毕业后,把这些留给我作纪念。”刘锴有些羞涩地笑着,“体育老师也有自己的‘春天’!”

  嘉禾体育结出累累硕果,是几代人为之努力的结果,也是一种精神的“接力”。

  9年前,黄娟是嘉禾五中的田径运动员;9年后,她成了一名体育教师。

  众多师哥师姐都“跑出”了嘉禾,为何她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体育老师?是回馈?是奉献?黄娟认为,其实谈不上这些大道理,她只是特别喜欢跑步,感觉脚下可以跑出一个世界。

  黄娟已经跑了整整十年,跑步成了她的个人标签。尽管这个标签给她带来伤痛,有时也显得有些枯燥单调,但快乐仍是体育带给她最大的收获。如今,她从运动员变身为教练,只为将这份快乐延续下去。

  “学校教育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育分’,更重要的是‘育人’,培育拥有健康体魄的时代新人。”李志雄郑重地表示,嘉禾这支从泥土地里跑出来的“生力军”,必定肩负使命,“跑”向未来。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年1月C刊

往期推荐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zx.com/jhxyy/66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