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七小学策划设计 重庆常春藤创意中心 学校简介 钟山区第七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即年。年7月由钟山区人民政府统一更名为“钟山区第七小学”至今。 学校东靠树木繁茂的钟山脚下,南倚柳树成荫的荷城花园,毗邻质朴典雅的荷城古镇,依山傍水的幽雅环境,宁静而致远。 △荷城花园 文化溯源 《贵州通志》记载:“城之四周皆水,故曰水城。水城的别称为荷城,其美称得于原老城如水中之荷,水城城桓外,北面是一片‘海子’(现在的凤池),上下十里,渺然若湖。”因城池远观如荷叶状,且周围有繁茂的荷花,城小而圆,若荷浮水,故名荷城。钟山七小地处荷城花园,荷城花园由水田改造而来,水田四面环山,中间为盆地,盆地之上为上好的稻田,如今水田已成为回忆。同时,学校处于“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化圈内,“和衷共济,艰苦创业,奋发向上”的精神,砥砺师生执着向前。受学校委托,重庆常春藤创意中心,以学校的地域乡情、办学历史,和历史积淀为切入点,取其荷城之水、稻田之地,深入挖掘“禾”文化内涵,探寻属于钟山七小的文化元素。内涵解读 《说文》言:“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一棵成熟的庄稼:稻穗(学生)垂而向根,不忘土地,是为君子不忘本,以及虚怀若谷的谦逊。叶子(教师)养心护干,喻意教师守护学生舒展向上。根(学校)喻意植根中华文化,固本夯基,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核心文化:“禾”文化 禾文化,创造和谐,包容万象。“禾”象征着生长、发展。“禾”与“荷”、“和”同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和四时之美好; “禾”与“活”古音相通, 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承继永生之活力; “禾”的五行属水, 山水相融、仁智相通,体现地域之包容; “禾”乃办学之愿, 天人和谐、授人以道,感悟胸怀之开阔。 春风化雨,嘉禾而出,欣欣向荣,生生不息。让学校成为温暖、有趣、生长的嘉禾园,并成为一方美土。因为,土之美者善养禾。在这里,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呈现出“百禾竞长”的生命态势,让每个生命都散发芬芳,绽放出自己生命最绚丽的色彩。△学校运动会 办学理念:化和风,润嘉禾 《说文解字》释云:“化,教行也。” “化”者,内外融通, 不免不强,自然流成之谓也。 “和风”,多指春风, 象征和气、和煦、和衷。 故而,教育者如春风般循循善诱, 融化和合的教育情怀、方式和追求, 以自然的本色唤醒教育的自觉, 以生活的真情润泽生活的真知, 以心灵的高尚滋养心灵的纯真, 从而达到习与智长,身心两健。 “嘉禾”,美禾, 茁壮之禾,硕大之禾,祥瑞之禾也。 王充《论衡·讲瑞》云: “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学校通过人本自主的管理机制、 涵养品质的润禾教育、独具特色的禾文化、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书香馥郁的阅读空间, 润育学子如“嘉禾”般自然而生,茁壮成长, 让这方“美土”的每一株“禾苗”, 都能扎根大地,舒展向上。 △学校活动 特色教育:润禾教育 以润禾课程培育人文素养,以润禾文化铸就卓越品质。 “润禾教育”的基本解释 “润禾教育”指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以温暖、关爱、培育的理念,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热情、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生命场”和“阳光地带”,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校园中共享发展成果,提高生命质量,成为文蕴气华的谦谦少年。“润禾教育”的培养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腹有诗书、行为优雅的谦谦少年。润禾教育六大实施途径 ▽ 文化主题:嘉禾田田,墨韵绵绵 育嘉禾田田,彰墨韵绵绵, 在七小这方墨韵书香园里, 自然升发出一种至善至真的情韵, 一种天地充盈的朗朗乾坤之气。 生命如一棵棵嘉禾, 同生共长,根深叶茂,蓬勃向上。 在一笔一划之间,一诗一文之中, 少年得以神采飞扬, 梦想得以放飞远航, 人生得以辉煌宽广! △世界读书日活动——学生的跳蚤书市 学校标志 ■■■■■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着学校的精神内涵,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引领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 我们希望在“禾”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下,钟山七小能成为书香浓郁、幸福盈心的地方,师生都能以书为友,携手走向更远的地方。 △学校外景 以上为部分方案展示,全套方案请扫描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