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广告推广————

安仁县春分节“赶分社”史话

作者:王非(原创)

(安仁在线签约作者)

中国人总爱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关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薪火相传,史载千古。炎帝神农氏作为华夏各民族的始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传说他“始作耒耜、教民农耕、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倡交易”,使中华民族得以征服自然繁衍不息。而今,在湘南小城安仁县还现存有一个为纪念神农中草药文化流传千年至今方兴未艾的中草药市场交易习俗——春分节“赶分社”。

今天,让我们寻访炎帝神农氏在安仁这块热土上留下的足迹,去领略神农中草药文化的深厚底韵吧。

历史上有关炎帝神农氏的记载较多。在中国史料翔实、可信度极高《史记·本纪》、《周书》、《国语》、《左传》上都有记载。从史册记载中得知,炎帝神农氏政权前后共传十七代(前九后八),有天下五百二十年(公元前—公元前)。炎帝神农政权的统治区域,鼎盛时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带),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东至旸谷(今东海沿岸地区)。这是中国远古时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统一,东西南北大小数千个部落共尊炎帝神农氏,史称“万国共朝”。

炎帝神农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在湘东南一带有关炎帝神农氏的传说仍然数不胜数: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现在的茶陵县是全国唯一带“茶”字的县;据《衡湘稽古录》记载:神农先创水稻于嘉禾,后制耒耜教耕种于耒山(耒山即现在的汝城县)。炎帝神农氏制作耒耜,教民农耕,耒阳县的地名就记录了他的发明创造耕种工具“耒”;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墓葬地在炎陵县;炎帝神农氏发展农业,教民寻禾种禾之地为嘉禾县……炎帝神农氏在湖湘一带留下的中草药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市场交易习俗文化等汇聚成了底韵深厚的神农文化,也酿就了宽厚恢宏的湖湘文化精华。

春分节在古代是皇帝祭日的隆重节日。根据我国历法计算,春分是从每年的阳历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一般是每年阳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一天昼夜平分,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草长莺飞、雨水丰沛、油菜花香。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宫中祠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

安仁县春分节“赶分社”历史悠久。北宋乾德(乾德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三年(即公元年)设县治,县名取自《论语·里仁》中一句话:“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意思是人要安贫乐道,安之若素,安守本分,故名“安仁”。宋咸平五年(即公元年),徙县治于今县城处,始定每年“春分”、“春社”(一年12个月,农历划分为24个节气,约15天为一节。选择春分节前三天和后三天为社日也称春社举行祭祀活动,俗称“赶分社”)。安仁县委、县政府充分重视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每年均借春分节“赶分社”之契机,大力举办“神农药王节”,吸引海内外八方商贾和游客前来洽谈商机。传统的安仁“赶分社”由三部分构成:祭祀、交易、集会。到了农历春分节这天,安仁春分节“赶分社”民俗活动也将达到高潮。“赶分社”活动至今一千多年绵延不绝,亦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中草药材交易盛会,堪称中国一绝,为海内外所瞩目,年6月被列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孜孜不倦的史学家们研究神农中草药文化的一段活化石般的珍贵史料。

安仁县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炎帝神农氏的美丽传说。安仁县位于井冈山脉南端末梢,距南岳衡山不过百余公里,县境内奇峰林立,秀水徜徉,森林密布,气候宜人,是天然中草药材生长的宝库。在安仁县流传甚广的一则传说是炎帝“采茶九龙庵、野炊香火堂、教民香草坪、洗药药湖池”。相传远古时期,炎帝神农带领九名部众,翻山越岭来到安仁县金紫仙镇豪山尝百草,治百病,遇百毒,得茶而解之。后因误尝了“断肠草”而崩亡于安仁县。今天在金紫仙镇还存有“九龙庵”、“香火堂”等遗址,其处所产“豪峰茶”被国内茶学专家誉为“天地灵秀,饮中极品”,成了与古丈毛尖、君山银针齐名的潇湘名茶。“香草坪”则是如今的县治中心永乐江镇。安平镇药湖村就是传说中炎帝洗药之处,村中有一座古老的“药王殿”,至今仍然香火鼎盛。

安仁县春分节“赶分社”活动影响甚广。据《中国实物志》记载:这里有一特殊风俗,即每年春分春社两节,四处商贾云集于县城之洲上,竞其物以发售。其景象之繁荣热闹,其商品之琳琅满目,其草药之量多数广,令人睹之咋舌,叹为观止,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等词语来形容毫不为过。为了纪念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在安仁县“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的伟大功绩,每年春分节期间,全国有十多个省上百个县市数十万老百姓专程来安仁县“赶分社”,进行祭祀炎帝神农和草药、谷种、农具、农副产品、竹木器等商品交易活动,逐渐形成民俗盛会。由于药市飘香,品种齐全,安仁县也就有了“南国药都”的美誉,其影响力辐射远至东南亚各国,并传出了“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的千古佳话。

安仁县春分节“赶分社”记忆犹新。笔者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还相当匮乏的年幼之时,曾亲眼见过在县城南门洲上商品交易时的情景,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觉得历历在目。那时候,西医远没有现在发达,中医草药的使用范围也远比现在要广。春分时节中药材市场上,人们根本不用看黑得象团屎样的狗皮膏药有多难看,也不用闻药材散发出来的各种怪异气味,随便哪家中草药摊位前都挤满了人。拨火罐的、刺针灸的、治蛇伤的、消痈肿的江湖郎中、赤脚药师乃至巫医神汉满街都是。一副破旧不堪不知是不是自制吹嘘的“神医在世”锦旗往往引得人们留连忘返。大人们都忙于自己的营生——或寻医、或访药、或购物、或闲逛。而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却是山里猎人手中牵着的样子温顺的麂子、面目狰狞的野猪、浑身盔甲的穿山甲和彩翎尾巴翘到天上的野鸡们。那些少数民族打扮的药商们胸前往往系一袭虎皮或豹皮,他们所摆的摊点上满是熊掌、鹰爪、虎骨、龟甲、鹿角以及叫不出名字各种各样珍禽异兽的骨头。随着国家对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如今再也看不到这些珍贵的动、植物上市了。

安仁县春分节“赶分社”品尝草药猪脚汤。春分神农药王节上,传统中草药师们的一个祖传单方,一副秘制草药往往就能羸来赞赏声一片。这些看似寻常的烂材兜脑,碎木片片,残根断叶,只需那些赤脚莳田的土郎中们一撮合,在盛水的药罐子里煲一煲,倒出来就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就成了有病治病,无病养身的营养品。安仁县一味地道的草药炖猪脚汤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号称“天下第一汤”。草药炖猪脚汤在安仁县民间已流传千余年,每逢春分节后家家户户有熬草药汤喝的习俗。人们将增骨风、搜骨风、月风藤、黄花倒水莲、黄皮杜仲、龙骨神筋等10多种草药与猪脚、黑豆等熬成黑黑的浓汤,喝了汤后,能驱寒祛湿,农民下田春耕不会得关节炎、风湿病等。有谚语日:喝了一碗猪脚汤,浑身是力千斤担;喝了两碗猪脚汤,赤脚耙田腰不酸;喝了三碗猪脚汤,风湿祛寒全扫光。近年来,听闻安仁县有打工者到深圳开了一家煲汤店,只此一道猪脚草药汤就赚下身家何止百万。

如今,民间草药交易历经千年依然红火,令人惊叹!每年春分神农药王节期间,八方商贾云集安仁,盛况空前。安仁县政府抢抓机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通过公祭药王、开耕祭祀、放河灯、民间艺术表演、招商引资洽谈会等形式,将“赶分社”逐渐由原来民间药材与农副土特产品交换发展到现在的大型商品交易会、商贸洽谈会、药文化交流会和房地产汽车交易会,使这一传统习俗焕发勃勃生机。每年从全国20多个省甚至东南亚各国采集而来的数百科近千种草药在这里展销,“赶分社”活动持续两周甚至20天,每日人流量在20万人次左右,草药交易量过千吨,交易额达数千万元,给安仁县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性机遇。

作者简介:

王非,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公务员,郴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过文秘工作七年,曾在《中国工商报》、《中国消费者报》、《湖南日报》、《郴州日报》等报刊媒体上发表过作品。

▲欢迎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zx.com/jhxyy/73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