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用情解决好贫困户、老弱病残、边缘户、不稳定脱贫户的实际困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扶贫领域的具体问题,这是各地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道必修课,那么嘉禾县是如何“作答”的呢? 这天上午,75岁的坦坪镇南源村村民李万胜提着两袋东西,走进了村里惠民综合服务社的大门,打开一看,原来是晒干的木耳和竹笋,这些都是他前段时间从山上采回家制作的。村民家这些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可以直接卖给服务社,现场就能兑换成钱。 嘉禾县坦坪镇南源村村民李万胜:尤其是今年这个疫情,那就更体现出这个供销合作社的优越性了,便民,当地的群众家里面卖不出去的(农副产品),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卖出去,家里面没有菜吃的,也通过这个平台,到这里买菜回去吃。 跟李万胜一样,村民周其生也把自家土鸡这几天下的蛋带了过来。他家养了上百只鸡,一般两三天就会来卖一次土鸡蛋。对于他来说,自打村里有了服务社,省去了很多农产品销售的麻烦事。 嘉禾县坦坪镇南源村村民周其生:肯定有好处,好像到市场去卖就耽误时间嘛,在家(村)里就不要耽误时间嘛。 本台记者安乔:类似南源村这样的村级农产品供销点,在嘉禾县共有91个,并且在逐步地覆盖当中,供销点将村民们送来的农产品,集中地派送到位于县城的,嘉禾县扶贫农产品展销服务中心,经过分级和包装,成为我手中这样的袋装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展厅的一角,工作人员正麻利地打包刚收上来的农产品。负责这处扶贫农产品展销服务中心运营工作的,是年10月份注册的嘉禾县绿百通供销公司。公司成立半年多来,已经在全县91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供销点,销售成绩也很亮眼。 嘉禾县绿百通供销公司总经理何伦祥:累计帮农户销售这些农副产品,达到了近千万的销售额,尤其在疫情期间,帮农户解决了难买难卖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直接对接大湾区连锁超市,还有江南大市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多地帮助农户,销售更多的农副产品。 本台记者安乔: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嘉禾县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残疾孩子,一直都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给这些孩子的家庭送去信念和支持,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又到了“送教上门”的日子,嘉禾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两名老师来到晋屏镇盘江村,5月复课以来,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进村,因为村里有一位患有智力残疾的学生家明(化名)。一提到这个13岁的孙子,孩子奶奶李小娟的眼泪不自觉就掉了下来。 嘉禾县晋屏镇盘江村村民家明的奶奶李小娟:洗澡啊,穿衣服啊,什么都不会,(为了照顾他)什么事都做不了,做事做不来,去做一下事,马上要回来带人,(孩子)什么都不会做,怎么不苦啊。 孙子这种情况如何接受教育?老师上门来又有什么用?“送教上门”一开始,家明的爷爷奶奶内心也有好多疑问。不过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他们看到家明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嘉禾县晋屏镇盘江村村民家明的奶奶李小娟:特殊学校这些老师很好,总是来看,以前看了几年了,有时候一个月两次都有,有时候一个月一次,提牛奶来,拿钱来,送糖来,拿玩具来,什么都拿起来,好感谢他们。 这次跟特教老师一起过来的,还有嘉禾县特殊教育中心和盘江中心学校的负责人,因为接下来为家明“送教上门”的接力棒就要交给盘江中心学校了。 嘉禾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彭华军:之前我们开展送教上门的学生,主要是针对建档立卡的孩子,大概有45名,因为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还有更多不是建档立卡的孩子(有需求),但是我们根据上级的精神,不漏一人全覆盖,所以现在通过摸底,有名重度残疾儿童需要开展送教上门。 考虑到嘉禾县特殊教育学校的12名老师还要兼顾在校的67名学生的日常教学,嘉禾县教育局经过研究决定,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由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对各乡镇中心学校的老师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去有需求的学生家里开展送教上门。 嘉禾县晋屏镇盘江中心学校校长肖洪番:我们每一个学生安排了两名老师,进行“二对一”的指导,我们是要求这个老师每周要上门进行送教一次,希望通过送教上门,能够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变,让这个学生感受党对他们的关怀,对他们的爱。 今年以来,嘉禾县结合脱贫攻坚质量“回头看”活动,对贫困户、老弱病残、边缘户、不稳定脱贫户的收入、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产业扶贫等九大类问题进行了全面摸排,因户施策,每周进行安排、调度,切切实实解决这些老百姓的实际困难,筑牢脱贫根基。 嘉禾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胡海峰:解决老百姓脱贫攻坚,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不落下一户贫困家庭,我们就是要对标每一户每一人的实际困难,解决老百姓,解决贫困人口,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就是我们的第一责任,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记者:罗奕安乔摄像:白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