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禾秋拍将重磅推出八大山人晚年精品《拟倪云林笔意》。原上海市文物局书画鉴定专家、上海嘉禾拍卖专家顾问万寿先生在视频中对这件巨作进行了赏析解读。 04:1八大山人(12~约)即朱耷,本名统,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明宁王朱权后裔,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顺治五年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擅画山水、花鸟、竹木。对清代花鸟画影响极大,与原济、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八大山人(12—约)《拟倪云林笔意》 水墨纸本?立轴 .5×58cm?约.5平尺 题识:八大山人写。 钤印:何园、驴、遥属 鉴藏印:曹溶之印、留真馆清玩、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苦瓜墨缘、朗盦所藏 张大千题签:八大山人。 说明:曹溶、林朗庵、张大千、王方宇、方闻鉴藏。 展览:“承古融今星汉灿烂—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20年精品回顾展”,年11月10日-3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 著录: 1.《八大山人研究》P,八大山人纪念馆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年; 2.《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八大山人》P22,吉林美术出版社,年; 3.《八大山人研究大系》第十二卷P49、,江西美术出版社,年。 出版: 1.《中国绘画总和图录(1)》P13页A18-,铃木敬编,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社,年3月出版; 2.《八大山人生平与艺术》P-,王方宇著,RICHARDM.BARNHART,JUDITHG.SMITH编,耶鲁大学美术馆,0年版; 3.《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一》P,故宫出版社,年5月出版; 4.《张大千vs.四僧书画3:看懂八大山人》P3、32,何恭上著,艺术图书公司,年。 出版著录鉴藏者简介: 1.曹溶(~),字秋岳,号倦圃,秀水(今嘉兴)人。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清顺治初授原官,迁广东布政使,降山西阳和道。工诗、精鉴别,善书,收藏书画极丰。有《金石表》、《静惕堂诗集》等。 2.林朗庵(-),名熊光,号朗庵、磊斋,室名宝宋室。早年留学日本,经营实业。精于金石书画的品鉴收藏,近年,斋中藏品屡屡见于公私收藏,种类繁,品质优,目力与实力兼具,堪称近代收藏大家。 3.张大千(~),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善孖弟。大千少年才俊,从梅庵、农髯先生游,泛读石涛、八大真迹,得其真髓,临摹几可乱真,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称。作山水、花卉、鸟兽皆精妙,特擅写荷,名重当时。晚年作泼墨泼彩山水,为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4.王方宇(3-7),北京人,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年赴美读书,曾执教耶鲁大学、西东大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从张大千手中获藏20余件八大山人作品,遂积数十年精力投入对八大山人作品的搜求及生平与艺术的研究,总计共得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70多幅、珍贵书画照片多帧,不仅数量,题材也是近代收藏八大作品的藏家中最为丰富的。他对八大山人的研究可谓细致入微,书法、画押、分期,面面俱到,因此成为海内外最重要的八大山人书画藏家与研究者之一。 5.方闻(0-),上海人。自幼师从书法家、教育家李瑞清(-0)之侄李健(-)学书法、绘画及古文,天赋异禀,少年成才。年负笈美国,进入普利斯顿大学研读西洋史与艺术史,先后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主席(主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绘画部特别顾问等职务,在中国书画的鉴赏与收藏方面建树颇丰。 RMB:估价待询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空谷传音大道至简——八大山人《拟倪云林笔意》赏 余秋雨曾把八大山人和诗人屈原、欧洲天才画家凡·高相提并论。在八大的作品中,凝聚着一种宗教般的悲剧,以及孤独产生的审美震撼。本幅《拟倪云林笔意》,八大山人正以超迈冷隽之气,雄畅浑厚之笔,描绘出一处江天渺远、寂静禅意的世外之境。 八大山人《拟倪云林笔意》局部画面总体布局采用倪瓒典型的“三段式”构图,近处为山石坡岸,几棵林木矗立其上,枝叶萧萧,显出荒疏之意。画面中景积水空明,画面上段,则绘半边悬崖耸石,崖边置一空亭,远山起伏映带,随渺渺水面,逐渐消失于虚空之中。 八大山人运笔用墨皆以淡为法,淡墨清润,染出山石体积,干笔皴擦,带来寂静苍秀之感,浓墨寥寥,于画面中有点睛的效果,在这干湿浓淡、虚实相生中,逸气横生,极富韵味。 八大山人《拟倪云林笔意》局部在中国画史上,元代绘画由宋时重理而转向尚意,由质实趋向虚灵,由此创造出一个有生命的、内在“真实”的世界。八大山人生活于明末清初,作为明代王室、没落王孙,他有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从锦衣玉食的明宗子弟到无立锥之地的遗民,历史的车轮轰隆隆碾压而过,个人的抗争和自救只能被无情碾压为尘埃。带着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他以手中的画笔宣泄心灵深处的巨大痛苦。 八大山人画面的呈现,便是他内心世界的彰显,远山空亭,正是观者由外在表象进入进入画家内心世界的一把精神之钥。 倪瓒作品(左)与八大山人作品(右)对比当我们欣赏此画,即便跨越百年,仍然被带入到画家的视角,成为安静站在树下的“待渡之人”,与他一同凝望浩浩江水对岸、远方山石上矗立的空亭。北京大学朱良志教授认为,在中国文化中,空亭就是等待的象征。在倪瓒(倪云林)的绘画中,便常常出现空亭,空亭虚而待人,呼唤他的幽人前来。反观八大山人此作,画中的空亭亦是如此寂寞,他与云林相隔百年,他一定读懂了云林的漂泊,读懂了他的寂寥和等待,更明白他的无可奈何,产生了灵魂深处的理解和共鸣…… nbsp 八大山人题识画面中有“八大山人写”五字题款,题款下方有“何园”之印,画面左下角钤有“驴”“遥属”两印。八大山人一生更换多次名号。六十岁以前,他用的是传綮、刃庵、驴屋、个山等名号。“八大山人”这一名号,最早见于创作于康熙二十三年的《杂画册》,而他专用八大山人署款的,要在六十岁(18年)及以后了。 画面左下角钤有“驴”的印章。据八大山人研究权威王方宇先生在《八大山人生平与艺术》中的考据,八大在年至年用此别号,但不见于年后,直到十五年后,即年才复被使用。同时,据萧鸿鸣先生《八大山人款印说》,“何园”一印,是八大山人年开始使用的款和印。由此可见,此件作品为八大山人晚年山水精品之作。 钤印“驴”钤印“何园”钤印“遥属”右下角五方鉴藏印,分别为: “曹溶之印”,明清之际著名的文人、学者、藏书家、鉴赏家曹溶的鉴藏印; 画面中还有张大千两方印章,见证了张大千亦曾赏玩此画; 以及“朗盦所藏”,为著名收藏家林朗庵之收藏印; 同时,此帧旧为美国学者、八大山人研究权威王方宇所藏; 此外,国际著名的美术史家和文化史学家、艺术文物鉴赏专家方闻先生亦收藏过此画。 “曹溶之印”与“留真馆清玩”“朗盦所藏”张大千印“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张大千印“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苦瓜墨缘”名家递藏,可靠出版,见证了此件八大山人《拟倪云林笔意》的鉴藏之路。此图纸墨如新,读之令人神畅,极为珍贵。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zx.com/jhxzp/141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