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 谭人凤年谱简编(年-年) 石芳勤所编之《谭人凤集》收有《谭人凤生平大事记》,简要记述了谭人凤一生的主要经历,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有不少舛误和遗漏。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勾稽了谭人凤不平凡的一生,对于深入认识、了解和研究谭人凤不无俾益。 年(民国元年壬子),52岁 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 1月23日 被举为旅宁同乡会会长。 1月 以北面招讨使名义,在沪组织北伐机关,发表宣言,主张北伐。 2月8日 致电孙中山、黄兴等,反对优待清帝和清皇室条件。 2月9日 致电孙中山,请勿议和退让。 2月13日 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月15日 与日人北辉次郎签订向今野洋行借款30万日元合同。 2月中旬 致电孙中山,反对让位于袁世凯。 3月12日 致电孙中山、袁世凯,反对向外国银团借款。 3月13日 致电南京总统府、陆军部、参议院等,反对唐绍仪为内阁总理、段祺瑞为陆军总长。 3月31日 袁世凯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 4月初 袁世凯任命谭人凤为粤汉铁路督办。 4月6日 下午3时,统一党章太炎、程德全、熊希龄等在上海静安寺路哈同花园开会欢迎孙中山,谭人凤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说:同盟会于未革命以前极为重要,今既革命,凡属国民,皆应一体,致力于国家,不必各立党派,各存党见。 年4月,谭人凤(前排左五)与孙中山等人合影 4月8日 致电袁世凯,力辞粤汉铁路督办之职,未被允许。 4月10日 在旅沪同乡会成立会上被推为会长,并发表演说。 4月18日 中华进步党在沪成立,谭人凤被举为正主裁。 4月19日 辞北面招讨使职。 5月初 由沪回长沙。 5月8日 设粤汉铁路筹办处于上海北浙江路华安坊。 5月13日 赴南京劝说黄兴勿辞留守职。旋至北京为黄兴辩解,无效,即返沪。 5月15日 参加同盟会在上海新新舞台召开的纪念黄花岗起义周年大会,并在会上演说起义失败的原因,“痛快淋漓,足为诸烈士吐气”。 6月初 由沪回长沙与谭延闿筹议铁路进行方法并拟开办路业银行,稍后即返沪。 6月5日下午一时 旅沪湖南同乡会在上海西门外斜桥湖南会馆开会,干事杨宗实提议开办学堂及修理殡舍等事,因不合部分与会同乡意见,发生殴斗事件,致一死七伤,谭人凤次子谭二式亦受伤。后经上海都督陈其美派兵前来,事态才得到控制。 6月9日 辞旅沪同乡会会长职。 6月15日 命谭二式将因北伐由湘募至沪,拟改为粤汉铁路卫兵营余人遣散回湘。 6月16日 由沪至京,联系粤汉铁路事宜。 6月17日 谒见袁世凯谈粤汉铁路事宜。 6月20日 袁世凯在总统府宴请谭人凤,孙武、蒋翊武作陪。席间,谭人凤纵谈时事,品评近日人物,谓黄兴雄而不英,宋教仁英而不雄,又谓杨度、梁启超二人皆极聪明,但根器薄弱。 6月22日 正式就任粤汉铁路督办职。向北京政府呈《粤汉路事说帖》一文。出席北京同盟会全体职员在农事试验场举办的欢迎孙毓筠、王天纵的宴会,并发表演说。 6月30日 同盟会在北京万牲园畅观楼开会,欢迎谭人凤、邓玉麟、孙毓筠等人。 7月初 由京至沪。 7月12日 致书周震鳞,请其向湘路股民宣传粤汉铁路国有政策。 8月25日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谭人凤对此表示反对。 9月1日由沪至武汉,在汉口法租界租房设立粤汉铁路督办总公所。 9月19日 为粤汉铁路拨款事,下午6点半由鄂抵京。 9月24日 与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人往北京万牲园公祭彭家珍等四烈士。 谭人凤(左二)与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人合影 9月28日 为将会党改组成为社团改进会,呈请内务部认可。 9月30日 至交通部会晤交通部次长冯元鼎,要求为粤汉铁路拨款。 10月2日 上午8时,离京赴汉口。 10月19日 由鄂至湘,筹备粤汉铁路事宜。 10月20日 在湘路公司和铁路学校欢迎会上发表演说。 11月1日 在湖南粤汉铁路公司接待归湘的黄兴。 11月中旬 由湘至京,与外国银行团代表交涉借款事宜。 11月27日 袁世凯改任谭人凤为长江巡阅使,谭旋由京返湘。 12月1日 将粤汉铁路事移交黄兴。在湘省召开的筹蒙大会上,被举为筹蒙主任,并发表演说。 12月3日 与仇鳌、彭允彝、宋教仁等人发起成立共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12月6日 在长沙发起成立湖南征库筹饷会,并在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 12月8日 湖南召开征库联合大会,谭人凤被举为该会总理,黄钺、龙璋为协理。嗣后离湘赴汉联络。再由汉赴京。 12月23日 晚10时离京赴汉口。 本年内 与续配扬州卞氏结婚。 年(民国二年癸丑),53岁 1月初 在汉口与黄兴交接粤汉铁路事宜。旋赴沪。 1月11日湖南爱国人士在教育总会开会,决定成立以“保全领土、拥护主权”为宗旨的湖南筹蒙会,推举谭人凤与黄兴、宋教仁、谭延闿等为名誉会长。 1月 寄手枪百余支给谭延闿。 2月初 与宋教仁等人发起成立湖南各团联合筹边会。 3月初 与熊希龄等发起旅沪湖南同乡临时会,商讨征蒙事宜。 3月4日 由沪至京,处理粤汉铁路遗留事宜,并协调长江巡阅使权限。 3月20日 谒见袁世凯,谈宪法问题。是日晚,宋教仁被刺于上海车站,因伤重,22日殒命。 3月30日 离京返沪。 3月 草拟《长江巡阅使之权限及其组织》。 4月3日 与刘揆一抵沪,嗣后一力经营宋教仁葬事。 5月4日 与岑春煊、伍廷芳、李经羲等人通电,主张法律解决宋案和借款问题。 5月20日 乘京奉铁路列车下午7时抵京,调停南北。 5月22日 与王芝祥谒见袁世凯,谈及宋案、借款及南北调和等问题。 5月28日 离京赴武汉。 5月29日 谒见黎元洪,进行南北调停,无结果。 5月30日 乘轮船离汉返沪。 6月26日 举行宋教仁安葬于上海宋园仪式,谭人凤为主祭人。 6月29日 奉黄兴之命,由沪启程赴湘,促湖南都督谭延闿反袁。 7月7日 抵达长沙。是晚,长沙军装局被焚。 7月12日 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举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 7月14日 通电反对北军侵入赣境。 7月16日 致电黎元洪,要求其撤兵停战引罪,以谢天下。 7月17日 携带手枪参加湖南省长公署政务会议,宣称“今日有不赞同独立者,即以此物相赠”,积极主张湖南独立。 7月25日 在谭人凤等革命党人的催逼下,谭延闿宣布湖南独立。 7月底 赴岳阳城陵矶设立司令部,以抵抗鄂军入湘。 8月10日 袁世凯下令免去谭人凤长江巡阅使职,并悬赏缉拿。 8月13日 谭延闿宣布湖南取消独立。 8月14日 由长沙返回新化老家。 8月23日 黎元洪悬赏一万元通缉谭人凤。 9月12日 “二次革命”失败。 9月15日 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谭人凤等九人,把谭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 10月5日 邹价人至谭人凤家,促其走避。 11月初 由新化老家出走,经武汉、上海逃亡日本。抵日后避居九州福冈县筑紫郡太宰府町,改名林泉逸。 年(民国三年甲寅),54岁 春 孙中山和黄兴为总结“二次革命”失败教训和筹组中华革命党发生意见分歧。谭人凤往来东京、九州之间,调解孙、黄矛盾,但无效。 5月6日 与曹亚伯、胡瑛、周震鳞等人至黄兴寓所,看望黄兴。 6月27日 与周震鳞等人至黄兴寓所,看望黄兴。 6月29日 与周震鳞等人至黄兴寓所,为黄兴送行。 6月30日 黄兴离开日本前往美国。 7月5日 袁世凯下令追褫谭人凤二等嘉禾章。 7月8日 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宣布成立。 8月初 李根源等在东京组织欧事研究会。 8月18日 致函黄兴,指责欧事研究会对于反袁“绝无所预备,徒大言欺世”,甚至“取媚于袁贼,阻革命之实行”,希望黄兴对欧事研究会有所劝导,以形成利用一战爆发之机革命党人共同反袁的局面。 9月12日 黄兴复函谭人凤等,对其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孙中山的威信,“无任感佩”,并讨论讨袁时机问题。 秋 与周震鳞、熊克武、方声涛、林虎等人离日本前往南洋为反袁筹募。 冬 与柏文蔚、陈炯明、李烈钧、宋渊源、周震鳞、熊克武、龚振鹏、耿毅等人,在南洋组织“中华水利促成社”,对外以“发展国内水利建设”为旗号,实则“筹备大款,然后举事”为目的。 本年下半年 复书邱伯衡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革命党人反袁的最好时机,但由于革命党人内部意见分歧,必无成功之一日。 本年 复书龙璋,拒绝归国投效袁世凯。 年(民国四年乙卯),55岁 2月下旬 致函黄兴,报告欧事研究会主张“民党暂不革命,庶政府得以全力对外”,并“嗾使一般无识学生,发起爱国团,欲发表中山罪状,莠言乱政”等情况,希望黄兴制止李根源等欧事研究会成员的行为。 3月1日 对日本记者表示:鉴于目前日本政府的状况,计划第三次革命终不可能,莫如去南洋以图再举。 4月15日 抵新加坡,致函怡保同盟会支部负责人郑螺生、李源水等,商讨反袁事宜。 谭人凤致郑螺生、李源水等人书 8月下旬 与柏文蔚、陈炯明、李烈钧等20多人在槟榔屿开军事会议,决定“分途担任筹画举义”。 8月底 由南洋返回日本,对友人表示:“如果袁氏帝制自为,无论我党、全中国人民均必起而反对。” 12月12日 袁世凯宣布实行帝制。 12月19日下午1时至4时,参加东京革命党人为刺杀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而牺牲的王小峰、王铭山追悼会,并发表演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2月25日 蔡锷等通电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出兵讨袁。 年(民国五年丙辰),56岁 1月 得知云南宣布反袁起义后,谭人凤“兴高采烈”,即赴东京与孙中山磋议革命党人今后进行之方法,计划既定,谭人凤即赴长崎,为回国参加护国战争作准备。 2月 向日本各界介绍蔡锷的履历与为人,以争取其支持护国战争。 4月15日 乘日轮博爱丸号由神户出发赴上海。 4月20日 左右抵达上海。 4月下旬 作《致蔡锷书》,主张除恶务尽。 5月9日 孙中山在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5月11日 联络在上海的谭延闿反袁。 5月30日 致电黄兴,表示拥护孙中山讨袁宣言,陈述团结讨袁之必要。 6月1日 黄兴复电谭人凤表示赞同。与曾杰在永乐里家中与谭延闿商谈反袁计划。 6月6日 袁世凯忧惧,病死于北京。次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6月7日 致电唐继尧、陆荣廷、岑春煊、蔡锷、李烈钧等,请继续讨伐北洋军阀,永绝乱源。 6月24日 赴山东调解民军纠纷。 7月5日 居正、吴大洲各派代表与山东将军张怀芝代表商定,中华革命党东北军与山东护国军改编。山东讨袁战事至此结束。 7月8日 在山东民军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说。 7月25日 离开山东,临行前发表《留别鲁父老书》。 7月底 抵达上海,寓法租界恺自迩路(今金陵中路)永安里。 8月2日 造访谭延闿,谈山东事。 8月6日 在家接待谭延闿来访。 8月9日 在范鸿仙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 8月10日 向谭延闿推荐冯天柱,并请其将侄孙谭彬(字荣成)补为官费生。 8月13日 在陈其美暨癸丑以后诸烈士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大会结束后至黄兴家商谈湘事。 9月13日 下午3时出席上海各界在哈同花园为唐绍仪、詹大悲赴京任职举行的饯别会。 9月24日 下午3时与钟骏德等人在斜桥湖南会馆开保护水口山矿产大会,痛陈政府违法签约,丧权辱国。北京政府迫于包括谭人凤等旅沪湘人在内的湖南人民及国会的一致反对,不得不取消与日本兴亚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 10月22日 致函正在南洋的章太炎,请求其参与发起创办反帝制刊物,并在南洋筹款。 10月31日 黄兴病逝于上海。谭人凤与孙中山、唐绍仪、蔡元培、柏文蔚等任主丧人。 11月8日 与孙中山、唐绍仪、柏文蔚、胡汉民等民党要人齐集黄宅会议治丧事宜,议定大总统代表来沪致祭时间定于11月11日上午11时。 是日 蔡锷病逝于日本。 11月11日与孙中山、唐绍仪、胡汉民等人接待大总统黎元洪特派代表王芝祥赴沪祭奠黄兴,并与孙中山、唐绍仪等人致电黎元洪,表示“孝家哀感无既,谨代致谢”。 11月19日 应熊希龄等人之邀,由沪抵京参与黄、蔡追悼会的筹备工作。抵京之日,适逢旅京湘人在湖南会馆举行的追悼蔡锷大会,谭人凤即参加斯会并发表演说。 11月24日 谒见黎元洪。下午4时半,黎元洪在居仁堂宴请谭人凤。 是月 与孙中山、唐绍仪、李烈钧、蔡元培、柏文蔚联名致函田中义一,对他“在东京发起追悼黄克强先生大会”,“谨代表志谢”。 12月1日 参加北京各界追悼黄兴、蔡锷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 12月16日 由北京东站离京返沪。 12月21日 由京抵沪。是日为黄兴开吊首日,送挽联:浊世生公天大错;人间留我老何为! 12月22日 黄兴开吊第二日,与孙中山等祭黄兴。 12月23日 参加黄兴灵柩归葬湖南仪式,并执绋送至金利源五号码头。 12月底 由沪返湘,经营黄兴葬事。 是月 与章太炎、吴稚晖、王亮畴等商议创办《中和日报》及杂志,后因资金不足而作罢。 年(民国六年丁巳),57岁 1月31日 德国为了挽救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败局,照会中国、美国等中立国政府,宣布自2月1日起将在英伦三岛、法国、意大利和地中海东部附近指定海域内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政策。 2月3日 美国政府决定宣布对德国绝交,并建议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中立国家都与其采取一致行动。 2月9日 与章炳麟致电北京政府,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主张严守中立。 2月11日 与邓文媛、夏醉雄特邀李钟岳等人在上海四马路一枝香会馆讨论中国中立之前途问题。 3月6日 与章炳麟致电黎元洪、段祺瑞,主张中立,反对加入协约国。 3月29日 与章炳麟致电北京政府,反对与德、奥宣战,并要求“放斥”主张对德、奥宣战的梁启超。 4月12日 赴长沙参加蔡锷国葬仪式。 4月15日 参加黄兴国葬仪式。 4月17日 湖南各界召开欢迎谭人凤大会。谭在会上发表演说。旋由湘至沪。 5月12日 在沪参加陈其美葬礼。 5月26日 由沪至京,但适值倪嗣冲非法称兵,故滞留天津,与蓝天蔚、熊希龄等商议时局。 6月18日 由津至沪。 7月1日 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位。 7月2日 与孙中山、唐绍仪、章太炎等人在沪邀集名流政客及热心共和志士商量讨伐张勋复辟事。 是日黎元洪避居日本使馆,电请冯国璋代行大总统,冯通电“讨逆”。段祺瑞在马厂誓师,自任讨逆总司令。 7月6日 孙中山偕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陈炯明等人离沪南下广州护法。 7月9日 出席旅沪国会议员在康脑脱路徐园举行欢迎由京抵沪、坚决抵制督军团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的代总理兼外交总长伍廷芳和海军部总长程璧光大会,支持孙中山护法,呼吁回复国会,保障共和。 是月 派瞿钧(字镜川)北上联络同志,反对张勋拥溥仪复辟。 9月1日 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为元帅。次日,孙中山宣誓就职。 9月13日 二女谭德顺生。 9月18日 护法战争正式爆发。 10月31日 在沪参加黄兴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 11月10日左右 由沪抵武汉,欲联络孙武、蔡济民等人在武汉响应湘桂护法联军。 11月20日左右 致函黎天才,勉其努力护法。 年(民国七年戊午),58岁 1月 向各界投函致电,表示拥护孙中山的护法运动,请进兵武汉,直捣幽燕。 3月下旬 因岳阳、长沙相继失守,由武汉返沪。 4月7日 应陈炯明之邀由沪乘船赴汕头,与陈炯明、方声涛等商议进军福建事宜。 5月3日 由汕头经香港抵广州。 5月4日 会见孙中山。 5月8日 作《祭七十二烈士文》。 5月9日 到黄花岗祭奠革命烈士。 5月12日 广东军政府陆军次长崔文藻因反对桂系改组军政府而被从谭人凤的宴席上带走并枪毙。对此,谭人凤感到“西南现状,同床异梦,大局甚属可危”!对桂系军阀表示强烈不满。 5月27日 返抵汕头。 5月31日 抵三河坝,会见孙中山、胡汉民等。 6月4日 返抵汕头。 6月9日 乘船离开汕头,次日至香港。 7月8日 离港赴沪。 7月12日 由香港返抵上海法租界霞飞路寓所。 8月21日 下午6时,法巡捕房中西探捕10余人以有人举报搜查鸦片为名,搜查谭人凤寓所(法租界霞飞路宝康里54号),经搜查,未发现鸦片。谭人凤致函质问法捕房总巡,后来法捕房总巡承认为误搜,并向谭人凤致歉。 10月初 接家信,得次子谭二式去世噩耗,“极为悲伤,连日同乡人士前往慰问者,概不接见”。 10月30日 应陈炯明之函请,乘太古公司绥阳轮船离沪再赴粤筹商护法军事。 11月10日 经广州抵漳州,支持陈炯明出任福建护法联军总司令。 11月15日 致电广州国会,指责其丧权失职,不支持陈炯明护法军事行动。 11月28日 致电广州国会,反对其与北京政府议和。 年(民国八年己未),59岁 2月上旬 驻福建安溪之粤军第二军赵光部与驻安海之闽军总司令宋渊源部在宁洋冲突,谭人凤应陈炯明之请,由安溪往仙游与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接洽,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旋经漳州返回上海。 3月6日 与冯自由等致广州军政府,请求对本日逝世的前代理湖南督军兼省长、中华国民策进永久和平会会长刘人熙隆礼优恤。 3月9日 与陈家鼎、周震鳞等致孙中山、李纯等,请求对刘人熙隆礼优恤。 3月23日 与唐绍仪等致黎元洪、冯国璋及全国各省、各界,宣告择期追悼刘人熙。 春 在沪邂逅老友石广权,热情款待并将所撰《革命词评》(后改名《石叟牌词》)交其修订。 5月4日 北京多名学生集会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占我国山东时的各种特权,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五四运动爆发。 北京五四运动 5月7日 致电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总理钱能训,严厉谴责北京政府逮捕爱国学生的行径,并通电全国各界,呼吁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共同要求政府立释学生,严惩国贼,力争主权。 5月10日 左右再次致电北京政府,反对将被捕学生交法庭。 6月21日 因驻漳州陈炯明所辖之粤军与驻泉州永春方声涛所部之滇军,常发生冲突,谭人凤应方声涛函邀,乘太古公司镇安轮船赴粤先与广东军政府接洽。 7月10日 参加广东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决定罢市的国民大会,并发表演讲,号召地方自主,反对南北政府。 7月17日 经汕头抵诏安,旋抵漳州,调处陈炯明、方声涛所部之间的矛盾。 7月下旬 经香港返回上海养病。 12月22日 致电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总理靳云鹏,表示支持天津学生爱国运动,反对天津当局镇压学生运动。 年(民国九年庚申),60岁 3月下旬 与章太炎、孙洪伊、曹亚伯致电唐继尧、黎天才,要求彻查高尚志被害一案,严惩凶手。 4月24日 晨1时病逝于上海法租界浦石路昌余里50号寓所。孙中山与伍廷芳、唐绍仪等人发布讣告。25日谭人凤殡殓,26日成服,29日家奠,5月2日辰时发引,灵柩暂厝湖南会馆。 7月21日 谭人凤堂奠在上海中国公学举行。 10月上旬 谭延闿派邹新霁为运柩专员,赴沪迎护谭人凤灵柩归湘。 10月下旬 谭人凤灵柩由邹新霁、谭一鸿等人护送,由上海搭乘日轮凤阳丸号溯长江西行。 11月8日 谭人凤灵柩抵岳阳。 11月17日 谭人凤灵柩抵益阳。 11月26-27日 长沙各界在烈士祠开谭人凤追悼会,代省长曾继梧以前湖南督军谭延闿名义宣读祭文。湘军总司令赵恒惕也前往致祭。 11月底 谭人凤灵柩由谭一鸿护送,归葬于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谭家山(原名老马塘山)。 年7月15日 国民政府下令:先烈谭人凤,致力革命,功在党国,着追赠陆军上将,用示褒崇。 (原题:《谭人凤年谱简编》;作者:邓江祁;原载:《邵阳学院学报》年第1期) 邓江祁赞赏 人赞赏 长按十一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白癜风怎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