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嘉禾县龙潭镇上宅村沉寂了多年的戏台又热闹了起来。当天晚上七点半钟,伴随着锣鼓、二胡等乐器的奏响,在千余群众翘首以盼的目光中,戏台帷幕徐徐拉开,花灯戏《双枪打鸟》、《下洛阳》正式开演。 从七点半演出开始,到十点半演出结束,尽管早春之夜乍暖还寒,但在三个多小时的节目演出过程中,现场观众几乎没有中途离场的。花灯戏演出结束后,76岁的胡久华老人还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中,他感慨地说:“今天晚上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已经20多年没有在村里看到这么精彩的花灯戏了!” 坐在台下看得如痴如醉的村支部书记胡建华,看到花灯戏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成就感。“成立花灯剧团是广大村民的呼声,我们筹备了一年多。村里虽然经费紧张,但我们仍然挤出两万余元,给剧团购买服装、道具、乐器。”让胡建军备感欣慰的是,村里成立花灯剧团基础好,村民积极性高。县文化部门派出专家来村里进行业务指导,还赠送了一套音响设备。现在,剧团有18人,其中年龄最大的胡平远53岁,最小的胡青平仅22岁。虽然花灯剧团成立时间不久,但是,他们已经排练了《下洛阳》、《苦茶记》、《蠢子卖纱》等6个剧目。“我们在去年过小年的时候试演了一场,反响不错。正月里已经连演了三场,场场人气都很旺。”胡建华对村里成立了花灯剧团感到很自豪。 在嘉禾县文广新局局长王继国的案头,摆放着去年11月刚刚整理印刷的《嘉禾花灯戏》丛书。“为了传承和发展花灯戏,我们多方筹集资金15万元,从年开始,组织人员对花灯戏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从中挑选了81个剧本、91首曲牌、10篇花灯戏论文及花灯艺人简介,编印成四本《嘉禾花灯戏》丛书。”王继国告诉我们,年,嘉禾花灯戏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嘉禾县对花灯的传承和发展也渐渐热了起来。 嘉禾花灯戏成型于清代乾隆年间,它吸取了嘉禾民歌、伴嫁歌舞的艺术营养,因为反映的都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备受群众欢迎。“解放前,嘉禾县曾有腊月学灯调,正月唱花灯的习俗。那时候,几乎村村都有花灯演出队伍。常年专业演出的叫做四季班,和舞龙队一起只演正月的叫龙灯班,只在正月初一演到十五叫做新年班,《十月花》、《九连杯》、《下洛阳》等传统剧目,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随着县里对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沉寂了多年的花灯戏又渐渐升温。“近几年,行廊镇行廊村、行市村,龙潭镇上宅村、虾塘村,珠泉镇甫口村,包括田心、坦坪等一些村庄,都已经陆续恢复了花灯剧团。”县文化局副局长彭晓宁说。现在嘉禾很多农村都建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再加上农民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对过去更为迫切。“年长一些的,很多人都是花灯戏迷,甚至有不少人都有登台演出的经历;年轻一点的,很多人也都是看着花灯戏长大的。” 嘉禾花灯《王成打酒》 嘉禾花灯《王成打酒》 嘉禾花灯《韩仙子服药》 嘉禾花灯《苦茶记》 赞赏 长按白癜风预防泉州白癜风医院
|